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1.2.1 常规下注浆材料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2.1.1 纯水泥浆液 | 第13-14页 |
1.2.1.2 掺膨润土注浆液 | 第14页 |
1.2.1.3 掺减水剂的浆液 | 第14-15页 |
1.2.1.4 掺粉煤灰、矿渣注浆液 | 第15-16页 |
1.2.2 高温下水泥浆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2.2.1 高地温热害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2.2.2 高温下水泥水化、硬化及微结构形成机理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2 浆液基本性能及试验方案 | 第20-28页 |
2.1 浆液的基本性能 | 第20-22页 |
2.1.1 浆液的凝结时间 | 第20页 |
2.1.2 浆液的黏度 | 第20页 |
2.1.3 浆液的析水率 | 第20-21页 |
2.1.4 浆液结石体抗压强度 | 第21页 |
2.1.5 浆液的耐久性 | 第21页 |
2.1.6 浆液的扩散距离 | 第21-22页 |
2.2 试验设计和方案 | 第22-26页 |
2.2.1 试验目的 | 第22页 |
2.2.2 试验设计方案 | 第22页 |
2.2.3 试验方法 | 第22-26页 |
2.2.3.1 凝结时间 | 第22-24页 |
2.2.3.2 黏度 | 第24页 |
2.2.3.3 析水率 | 第24-25页 |
2.2.3.4 抗压强度 | 第25-26页 |
2.2.3.5 耐久性试验方法 | 第26页 |
2.2.3.6 扩散距离试验方法 | 第2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3 水泥-膨润土浆液性能试验研究 | 第28-36页 |
3.1 材料选取 | 第28页 |
3.1.1 水泥 | 第28页 |
3.1.2 膨润土 | 第28页 |
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28-35页 |
3.2.1 浆液凝结时间试验结果分析 | 第28-30页 |
3.2.2 浆液黏度试验结果分析 | 第30-31页 |
3.2.3 浆液析水率试验结果分析 | 第31-33页 |
3.2.4 结石体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分析 | 第33-3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4 矿物掺合料浆液正交试验研究 | 第36-58页 |
4.1 材料选取 | 第36-37页 |
4.1.1 减水剂 | 第36页 |
4.1.2 粉煤灰 | 第36页 |
4.1.3 矿粉 | 第36-37页 |
4.2 正交试验法 | 第37-38页 |
4.2.1 正交表的选择 | 第37-38页 |
4.3 试验方案设计 | 第38-39页 |
4.4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9-52页 |
4.4.1 凝结时间结果分析 | 第41-43页 |
4.4.2 黏度结果分析 | 第43-45页 |
4.4.3 析水率结果分析 | 第45-47页 |
4.4.4 抗压强度结果分析 | 第47-52页 |
4.5 优选组合 | 第52-56页 |
4.5.1 矩阵分析方法 | 第53-54页 |
4.5.2 最佳优选方案 | 第54-5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5 浆液耐久性试验研究 | 第58-66页 |
5.1 注浆材料侵蚀机理研究 | 第58-59页 |
5.1.1 氯离子侵蚀 | 第58页 |
5.1.2 硫酸盐侵蚀 | 第58-59页 |
5.1.3 碳酸盐侵蚀 | 第59页 |
5.2 耐久性试验方法 | 第59-61页 |
5.2.1 抗氯离子渗透性 | 第59-60页 |
5.2.2 抗硫酸盐侵蚀 | 第60-61页 |
5.2.3 抗碳酸盐侵蚀 | 第61页 |
5.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1-64页 |
5.3.1 抗氯离子渗透试验分析 | 第62页 |
5.3.2 抗硫酸盐侵蚀试验分析 | 第62-63页 |
5.3.3 抗碳酸盐侵蚀试验分析 | 第63-6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6 浆液扩散距离的模型试验 | 第66-74页 |
6.1 概述 | 第66页 |
6.2 椭圆形裂隙注浆模型简介 | 第66-69页 |
6.2.1 压力注浆设备系统 | 第67页 |
6.2.2 输浆管路系统 | 第67页 |
6.2.3 椭圆形裂隙模拟装置 | 第67-69页 |
6.2.4 监控系统 | 第69页 |
6.3 试验方案设计 | 第69-70页 |
6.3.1 试验安排 | 第69-70页 |
6.3.2 试验原理 | 第70页 |
6.4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70-72页 |
6.4.1 试验结果 | 第70页 |
6.4.2 试验分析 | 第70-72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7.1 结论 | 第74-75页 |
7.2 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作者简历 | 第82-84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