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13-14页 |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4-15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2 解读“拿来主义” | 第15-21页 |
2.1 “拿来主义”的提出及其时代背景 | 第15-16页 |
2.2 “拿来主义”赋予历史发展的意义 | 第16-17页 |
2.3 “拿来主义”对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影响 | 第17-18页 |
2.4 “拿来主义”-模仿与再创造 | 第18-20页 |
2.4.1 “拿来主义”与模仿 | 第18-19页 |
2.4.2 “拿来主义”与再创造 | 第19-2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3 设计中的“拿来主义”与“创新主义” | 第21-25页 |
3.1 “拿来主义”与“创新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 第21页 |
3.2 设计中的“拿来主义” | 第21-23页 |
3.3 设计中的“创新主义” | 第23-24页 |
3.4 设计过程中“拿来主义”与“创新主义”的发展与融合 | 第2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4 “拿来主义”表现形式下的设计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 第25-37页 |
4.1 初期“拿来主义”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 第25-28页 |
4.2 近现代服装设计中的“拿来主义” | 第28-34页 |
4.3 服装设计中对其他艺术领域的“拿来” | 第34-36页 |
4.3.1 服装设计中的建筑设计 | 第34页 |
4.3.2 服装设计中的音乐 | 第34-35页 |
4.3.3 服装设计中的雕塑 | 第35-3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5 设计过程的阐述 | 第37-69页 |
5.1 整体的设计思路 | 第37-39页 |
5.1.1 设计方向的确定 | 第37页 |
5.1.2 设计方向的细化 | 第37-39页 |
5.2 对载体的选择和设计 | 第39-42页 |
5.2.1 依据设计主题确定载体的内容 | 第39页 |
5.2.2 设计款式的廓形 | 第39-40页 |
5.2.3 设计款式的面料 | 第40-41页 |
5.2.4 设计款式的色彩 | 第41-42页 |
5.3 对“拿来”元素的选择和设计 | 第42-46页 |
5.3.1 确定“拿来”元素的内容 | 第42-45页 |
5.3.2 阐明“拿来”元素的设计形式 | 第45-46页 |
5.4 设计说明 | 第46-57页 |
5.4.1 灵感来源 | 第47-49页 |
5.4.2 设计概念 | 第49-50页 |
5.4.3 色彩描述 | 第50-51页 |
5.4.4 面料描述 | 第51页 |
5.4.5 工艺方法描述 | 第51-52页 |
5.4.6 图案设计 | 第52-57页 |
5.5 成衣制作的过程 | 第57-65页 |
5.5.1 绘制效果图和款式图 | 第57-60页 |
5.5.2 制版 | 第60-61页 |
5.5.3 制作样衣及修改 | 第61-63页 |
5.5.4 衣服主体制作完成 | 第63-64页 |
5.5.5 手工作业 | 第64-65页 |
5.6 成衣展示 | 第65-68页 |
5.7 设计小结 | 第68-69页 |
6 总结 | 第69-70页 |
6.1 “拿来主义”表现形式下设计方法的总结 | 第69页 |
6.2 后续研究与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