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织物瑕疵检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1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2 织物瑕疵检测系统的应用现状第11页
    1.3 织物瑕疵检测算法的研究现状第11-15页
        1.3.1 基于空间统计的方法第12-13页
        1.3.2 基于频谱分析的方法第13-14页
        1.3.3 基于模型的方法第14-15页
    1.4 视觉显著性模型理论的研究现状第15-18页
        1.4.1 视觉显著性模型概述第15-16页
        1.4.2 使用内在线索和外在线索的分析方法第16-18页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8-21页
        1.5.1 现存的技术难点第18页
        1.5.2 本文研究内容第18-19页
        1.5.3 本文的组织结构第19-20页
        1.5.4 本文创新点第20-21页
第二章 织物瑕疵检测系统第21-26页
    2.1 织物瑕疵检测系统的总体结构第21-24页
        2.1.1 织物瑕疵检测系统的硬件构成第21-22页
        2.1.2 织物图像的采集设备第22页
        2.1.3 摄像机-计算机接口第22-23页
        2.1.4 上位机图像采集软件第23-24页
    2.2 织物瑕疵检测系统的软件设计第24-25页
    2.3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织物图像的预处理第26-33页
    3.1 光照校正第26-30页
        3.1.1 常用的光照不均处理算法第26-27页
        3.1.2 基于多尺度Retinex的光照不均处理算法第27-30页
    3.2 图像增强第30-31页
    3.3 图像去噪第31-32页
    3.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四章 织物的瑕疵区域的检测与分割第33-48页
    4.1 主成分分析法第33-36页
        4.1.1 主成分分析法在图像中的应用第33-34页
        4.1.2 PCA方法在本文中的实例化第34-36页
    4.2 基于上下文视觉显著性模型的织物瑕疵检测第36-38页
        4.2.1 显著性模型的考虑因素第36-37页
        4.2.2 基于上下文显著性模型的定义第37-38页
    4.3 基于OTSU算法的织物瑕疵分割第38-39页
    4.4 织物瑕疵检测效果评价方法第39-41页
    4.5 瑕疵检测与分割实验第41-47页
        4.5.1 实验样本与实验平台第41页
        4.5.2 本文算法的瑕疵检测与分割实验第41-45页
        4.5.3 对比实验第45-47页
    4.6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五章 织物瑕疵区域的特征提取与分类第48-61页
    5.1 织物瑕疵的特征提取第48-49页
    5.2 纹理特征第49-52页
        5.2.1 灰度共生矩阵原理第49-51页
        5.2.2 灰度共生矩阵的统计特性第51-52页
    5.3 几何特征第52-55页
    5.4 分类器第55-57页
    5.5 特征提取与分类实验第57-60页
        5.5.1 特征提取第57-58页
        5.5.2 分类器训练第58-60页
    5.6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第61-63页
    6.1 本文工作总结第61页
    6.2 研究方向展望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69-7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神经网络的织物疵点检测研究
下一篇:基于视觉的门把手识别与姿态估计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