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9-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3页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3-17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3页 |
2.2 检测设备、检测试剂 | 第13-14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2.3.1 临床资料收集 | 第14页 |
2.3.2 标本采集与检测 | 第14-15页 |
2.4 统计学方法 | 第15-17页 |
第3章 结果 | 第17-27页 |
3.1 PTT、eE2 与高血压的关系 | 第18-19页 |
3.2 PTT 浓度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 | 第19-23页 |
3.2.1 不同浓度 PTT 组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指标比较 | 第19页 |
3.2.2 不同浓度 PTT 组 RHI 比较 | 第19-21页 |
3.2.3 PTT 与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及 RHI 的 Pearson 相关分析 | 第21-22页 |
3.2.4 PTT 与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22-23页 |
3.3 RHI 与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 | 第23-27页 |
3.3.1 RHI 与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的 Pearson 相关 | 第23-24页 |
3.3.2 RHI 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24-27页 |
第4章 讨论 | 第27-32页 |
4.1 PTT 浓度与高血压 | 第27页 |
4.2 PTT 浓度与肥胖、糖尿病 | 第27-28页 |
4.3 吸烟对 PTT 浓度的影响 | 第28页 |
4.4 PTT 浓度与血管内皮功能 | 第28-31页 |
4.4.1 RHI 与心血管危险因素 | 第28-29页 |
4.4.2 RHI 与 PTT、HDL-C、hs-CRP 间的关系 | 第29-30页 |
4.4.3 RHI 与 PTT 浓度的关系 | 第30-31页 |
4.5 RHI 与心血管事件 | 第31页 |
4.6 局限性 | 第31-32页 |
第5章 结论 | 第32-33页 |
致谢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8-39页 |
综述 | 第39-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