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来源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 | 第13-15页 |
1.3.1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1.3.2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系统所用技术与原理 | 第15-26页 |
2.1 数据智能采集 | 第15-18页 |
2.1.1 SNMP数据自动采集 | 第15-17页 |
2.1.2 特殊设备数据智能采集 | 第17-18页 |
2.2 安全域的划分方法与发现 | 第18页 |
2.2.1 安全域的划分方法 | 第18页 |
2.2.2 安全域的发现 | 第18页 |
2.3 网络拓扑发现原理 | 第18-23页 |
2.3.1 网络层拓扑发现 | 第18-20页 |
2.3.2 数据链路层拓扑发现 | 第20页 |
2.3.3 交换机相连关系的发现 | 第20-23页 |
2.4 三层交换机的处理方法 | 第23-25页 |
2.4.1 三层交换机工作原理 | 第23-24页 |
2.4.2 三层交换机发现方法 | 第24-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系统总体设计 | 第26-42页 |
3.1 系统架构设计 | 第26-28页 |
3.1.1 系统框架 | 第26页 |
3.1.2 系统架构 | 第26-27页 |
3.1.3 技术架构 | 第27-28页 |
3.2 模块设计 | 第28-34页 |
3.2.1 系统初始化模块 | 第28-29页 |
3.2.2 数据获取模块 | 第29-30页 |
3.2.3 拓扑发现引擎模块 | 第30-32页 |
3.2.4 安全对象核查模块 | 第32-33页 |
3.2.5 拓扑图展现模块 | 第33-34页 |
3.2.6 核查任务结果展示模块 | 第34页 |
3.3 内存中拓扑数据的组织 | 第34-35页 |
3.4 系统数据库设计 | 第35-41页 |
3.4.1 业务层数据存储 | 第36-38页 |
3.4.2 拓扑发现数据的存储 | 第38-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安全域核查系统的关键实现 | 第42-50页 |
4.1 数据代理程序的实现 | 第42-44页 |
4.1.1 数据代理程序简介 | 第42页 |
4.1.2 程序的设计 | 第42-44页 |
4.2 网络层拓扑发现的实现 | 第44-46页 |
4.2.1 网络层拓扑发现算法说明 | 第44-45页 |
4.2.2 该算法的伪代码描述 | 第45-46页 |
4.3 数据链路层拓扑发现的实现 | 第46-47页 |
4.3.1 数据链路层拓扑发现的说明 | 第46页 |
4.3.2 发现算法的伪代码描述 | 第46-47页 |
4.4 置文件的格式 | 第47-48页 |
4.5 拓扑发现图形表现的设计与实现 | 第48-49页 |
4.5.1 拓扑节点坐标计算方法 | 第48-49页 |
4.5.2 网络拓扑图的实现 | 第4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安全域核查系统的评测与分析 | 第50-55页 |
5.1 测试环境的选择与部署 | 第50-52页 |
5.1.1 测试环境配置 | 第50-51页 |
5.1.2 测试系统部署 | 第51-52页 |
5.2 系统的功能性测试 | 第52-53页 |
5.3 系统性能测试 | 第53页 |
5.3.1 资源消耗测试 | 第53页 |
5.3.2 拓扑发现效率测试 | 第53页 |
5.4 测试结论 | 第53-5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55-57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55页 |
6.2 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附录A | 第61-62页 |
A.1 名词解释 | 第61-62页 |
附录B | 第62-64页 |
B.1 地址映射表ipNetToMediaTable | 第62页 |
B.2 路由表ipRouteTable | 第62-63页 |
B.3 地址表ipAddrTable | 第63-64页 |
附录C | 第64-65页 |
C.1 Cisco交换机实例 | 第64页 |
C.2 华为交换机实例 | 第64-65页 |
附录D | 第65-67页 |
D.1 代理程序SOCKET初始化 | 第65页 |
D.2 接收主程序通信连接 | 第65页 |
D.3 主程序超时的处理 | 第65-66页 |
D.4 僵死进程的处理 | 第66-67页 |
附录E | 第67-68页 |
E.1 测试环境IP范围 | 第67-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