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组织互联性贷款自我履约机制研究--基于专用性资产和声誉效应视角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2.1 合作社组织经济行为 | 第11-12页 |
1.2.2 专用性资产和声誉效应 | 第12-14页 |
1.2.3 互联性贷款自我履约 | 第14-15页 |
1.3 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2 结构安排 | 第16页 |
1.4 论文创新点和不足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2.1 不完全契约理论 | 第18-19页 |
2.2 交易费用理论 | 第19页 |
2.3 声誉理论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合作社组织契约经济行为 | 第21-25页 |
3.1 农户与合作社之间的契约经济行为 | 第21-23页 |
3.1.1 核心社员与合作社 | 第21-22页 |
3.1.2 普通社员与合作社 | 第22-23页 |
3.2 合作社组织纵向一体化契约经济行为 | 第23页 |
3.3 合作社组织横向一体化契约经济行为 | 第23-25页 |
第四章 专用性资产和声誉效应的经济行为 | 第25-32页 |
4.1 专用性资产经济行为 | 第25-27页 |
4.1.1 专用性资产分类 | 第25页 |
4.1.2 合作社与农户专用性资产经济行为 | 第25-27页 |
4.2 声誉效应的经济行为 | 第27-30页 |
4.2.1 合作社组织声誉 | 第27-28页 |
4.2.2 声誉效应的经济行为 | 第28-30页 |
4.3 专用性资产和声誉效应叠加后的经济行为 | 第30-32页 |
第五章 合作社组织互联性贷款自我履约机制 | 第32-47页 |
5.1 专用性资产与互联性贷款 | 第32-34页 |
5.1.1 经济主体履约行为分析 | 第32页 |
5.1.2 履约行为的逻辑演绎 | 第32-34页 |
5.2 声誉效应与互联性贷款 | 第34-38页 |
5.2.1 经济主体履约行为分析 | 第34-35页 |
5.2.2 履约行为的逻辑演绎 | 第35-38页 |
5.3 专用性资产和声誉效应与互联性贷款 | 第38-45页 |
5.3.1 经济主体履约行为分析 | 第38-39页 |
5.3.2 履约行为的逻辑演绎 | 第39-45页 |
5.4 履约机制 | 第45-47页 |
5.4.1 专用性资产套牢机制 | 第45-46页 |
5.4.2 声誉机制 | 第46-4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7-50页 |
6.1 结论 | 第47-48页 |
6.2 建议 | 第48-50页 |
6.2.1 增加专用性资产的投资 | 第48页 |
6.2.2 培育和提升声誉管理意识 | 第48-49页 |
6.2.3 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