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发债权的人大监督--对预算管理与限额控制的讨论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11-14页 |
第一章 地方政府的财政困境 | 第14-21页 |
一、现实的风险——巨额隐性债务 | 第14-17页 |
(一)两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 | 第14-16页 |
(二)达摩克利斯之剑 | 第16-17页 |
二、财政困境的生成 | 第17-20页 |
(一)服务型政府的财政需求 | 第17页 |
(二)未完成的分税制改革 | 第17-19页 |
(三)被明令禁止的地方举债 | 第19-20页 |
三、地方政府债务监管制度的现状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地方公债相关概念界说 | 第21-31页 |
一、公债的兴起 | 第21-22页 |
二、公债及其相关概念解析 | 第22-26页 |
(一)从私法之债到公法之债 | 第22-23页 |
(二)政府债务的分类 | 第23-25页 |
(三)我国法律规章中的用语 | 第25页 |
(四)发债权与举债权 | 第25-26页 |
三、地方公债的法律性质 | 第26-31页 |
(一)债务人是公法人 | 第26-27页 |
(二)依托政府信用 | 第27-28页 |
(三)附第三人义务的格式契约 | 第28-29页 |
(四)用途限定:公共服务 | 第29页 |
(五)承担政治责任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地方公债与宪法秩序的关系 | 第31-38页 |
一、地方公债与民主 | 第31-33页 |
(一)地方公债与财政民主 | 第31-32页 |
(二)地方公债与代议制 | 第32-33页 |
二、地方公债与法治 | 第33-35页 |
(一)公债是税收的递延 | 第33-34页 |
(二)税收法定与公债法定 | 第34-35页 |
三、地方公债与人权 | 第35-38页 |
(一)地方公债与代际公平 | 第35-36页 |
(二)经济自由权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对地方政府债务监管措施的审视 | 第38-46页 |
一、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措施 | 第38-42页 |
(一)域外措施的观察——以代议机关为主的限制 | 第38-40页 |
(二)我国的债务监管体系——行政机关主导下的管理 | 第40-42页 |
二、人大是政府发债权的监督主体 | 第42-44页 |
(一)对发债权的控制属于事前控制 | 第42-43页 |
(二)“财政宪法”与人大监督 | 第43-44页 |
三、人大监督的政府债券类型 | 第44-46页 |
第五章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预算管理 | 第46-52页 |
一、关于债券发行的议案是预算案 | 第46-47页 |
二、预算的审议是立法行为 | 第47-48页 |
三、债券发行的预算监督程序 | 第48-52页 |
第六章 地方政府发债规模的限额控制 | 第52-57页 |
一、发债规模的宪法程序控制 | 第52-54页 |
(一)约束政府权力的关键——管钱 | 第52-53页 |
(二)发债的必要性标准 | 第53-54页 |
二、我国地方政府限额产生程序 | 第54-55页 |
三、发债规模应纳入人大监督范围 | 第55-57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附录 | 第63-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