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介质阻挡放电对环境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降解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3页
    1.1 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基本介绍第12-14页
        1.1.1 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用途第12-13页
        1.1.2 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来源、存在形态及迁移转化第13页
        1.1.3 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危害第13-14页
        1.1.4 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污染现状及治理必要性第14页
    1.2 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去除方法研究进展第14-17页
        1.2.1 生物降解第15页
        1.2.2 物理吸附法第15页
        1.2.3 高级氧化工艺第15-17页
    1.3 放电等离子体技术第17-21页
        1.3.1 放电等离子体概况第17-19页
        1.3.2 放电等离子体有机污染控制基本机理第19-20页
        1.3.3 介质阻挡放电原理及有机污染控制现状第20-21页
    1.4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第21-23页
        1.4.1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4.2 研究意义第22-23页
第二章 实验系统的建立及分析测试方法第23-30页
    2.1 实验系统的建立第23-25页
        2.1.1 水处理系统的建立第23-24页
        2.1.2 土壤处理系统的建立第24-25页
    2.2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25-27页
        2.2.1 实验仪器第25-26页
        2.2.2 实验材料第26-27页
    2.3 实验分析测试方法第27-30页
        2.3.1 污染样品制备与提取第27页
        2.3.2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检测方法第27-28页
        2.3.3 液相臭氧的测定第28页
        2.3.4 过氧化氢的测定第28页
        2.3.5 羟基自由基的含量变化第28页
        2.3.6 水和土壤中pH的测定第28-29页
        2.3.7 土壤含水率的测定第29页
        2.3.8 降解规律及矿化分析第29页
        2.3.9 分子结构变化、中间产物及机理分析第29-30页
第三章 介质阻挡放电对水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降解行为第30-47页
    3.1 水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降解效果第30-34页
        3.1.1 放电电压的影响第30-31页
        3.1.2 通气流量的影响第31-32页
        3.1.3 污染物初始浓度的影响第32-33页
        3.1.4 溶液pH的影响第33-34页
    3.2 活性物质作用解析第34-36页
        3.2.1 磷酸氢二钠的影响第34页
        3.2.2 对苯醌的影响第34-35页
        3.2.3 异丙醇的影响第35-36页
        3.2.4 三乙烯二胺的影响第36页
    3.3 活性物质测定第36-38页
        3.3.1 液相臭氧含量的测定第36-37页
        3.3.2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第37-38页
    3.4 矿化分析第38-39页
        3.4.1 全波长扫描分析第38-39页
        3.4.2 化学需氧量变化第39页
    3.5 中间产物分析第39-45页
        3.5.1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第40页
        3.5.2 原子力显微呈像分析第40-41页
        3.5.3 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第41-43页
        3.5.4 色谱分析及产物鉴定第43-45页
    3.6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可能降解途径的提出第45页
    3.7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四章 介质阻挡放电/过碳酸钠协同去除水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研究第47-57页
    4.1 最佳过碳酸钠投加量的确定第47-48页
    4.2 外源过氧化氢的影响第48-49页
    4.3 放电电压对协同体系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去除的影响第49页
    4.4 协同体系中活性物质作用解析第49-51页
        4.4.1 对苯醌的影响第49-50页
        4.4.2 异丙醇的影响第50-51页
        4.4.3 三乙烯二胺的影响第51页
    4.5 协同体系中活性物质测定第51-53页
        4.5.1 液相臭氧含量测定第51-52页
        4.5.2 过氧化氢含量测定第52-53页
    4.6 协同体系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矿化分析第53-55页
        4.6.1 全波长扫描分析第53页
        4.6.2 化学需氧量变化第53-54页
        4.6.3 协同体系中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第54-55页
    4.7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五章 介质阻挡放电去除土壤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研究第57-66页
    5.1 不同因素对土壤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去除的影响第57-60页
        5.1.1 放电电压第57-58页
        5.1.2 土壤pH第58-59页
        5.1.3 土壤湿度第59-60页
    5.2 土壤体系中活性物质作用解析第60-63页
        5.2.1 对苯醌的影响第60-61页
        5.2.2 磷酸氢二钠的影响第61-62页
        5.2.3 异丙醇的影响第62-63页
    5.3 土壤体系中活性物质测定第63-64页
        5.3.1 过氧化氢含量测定第63页
        5.3.2 羟基自由基含量变化第63-64页
    5.4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6-68页
    6.1 结论第66页
    6.2 展望第66-68页
创新点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5页
缩略词第75-76页
致谢第76-77页
作者简介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氮掺杂碳纳米管包覆钴基催化剂活化Na2SO3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性能和机制
下一篇:柳枝稷对盐碱地区镉、铅单因素污染及交互污染土壤修复潜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