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电化学还原靛蓝染料和染色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26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靛蓝染料还原方法的发展 | 第11-14页 |
1.2.1 保险粉法 | 第11-12页 |
1.2.2 二氧化硫脲法 | 第12-13页 |
1.2.3 葡萄糖法 | 第13-14页 |
1.3 还原技术新进展 | 第14-15页 |
1.3.1 超声波反应器还原法 | 第14-15页 |
1.3.2 催化加氢预还原法 | 第15页 |
1.4 电化学还原法 | 第15-20页 |
1.4.1 直接电化学还原法 | 第15-17页 |
1.4.2 电催化氢化法 | 第17-18页 |
1.4.3 间接电化学还原法 | 第18-20页 |
1.5 电化学概述 | 第20-23页 |
1.5.1 电化学基本单元 | 第21-22页 |
1.5.2 电化学测量方法 | 第22-23页 |
1.6 超声电化学概述 | 第23-25页 |
1.6.1 超声波作用原理 | 第23-24页 |
1.6.2 直接超声 | 第24页 |
1.6.3 间接超声 | 第24页 |
1.6.4 超声波对电化学的影响 | 第24-25页 |
1.6.5 超声波在电化学中的应用 | 第25页 |
1.7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2 电极材料对超声染色的电化学性能影响 | 第26-36页 |
2.1 引言 | 第26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6-29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26-27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2.2.3 测试方法 | 第28-2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9-34页 |
2.3.1 不同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29-31页 |
2.3.2 不同电极的恒电流极化 | 第31页 |
2.3.3 超声下电极对电流效率的影响 | 第31-32页 |
2.3.4 超声作用下阴极表面形貌 | 第32-33页 |
2.3.5 电极表面铁含量分析 | 第33-34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4-36页 |
3 不同电解液对超声染色的电化学性能影响 | 第36-50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6-38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36-37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37页 |
3.2.3 测试方法 | 第37-3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8-48页 |
3.3.1 各体系络合物对峰电流的影响 | 第38-40页 |
3.3.2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40-41页 |
3.3.3 各配体对电极表面电压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4 超声波对电流密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5 电流效率 | 第43-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4 靛蓝通过电化学还原染棉的染色性能 | 第50-63页 |
4.1 引言 | 第50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0-53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50-51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51-52页 |
4.2.3 测试方法 | 第52-5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3-62页 |
4.3.1 织物染色效果分析 | 第53-56页 |
4.3.2 FITR | 第56-57页 |
4.3.3 织物表面铁含量分析 | 第57-58页 |
4.3.4 草酸后处理对染色效果的影响 | 第58-59页 |
4.3.5 织物表面形貌 | 第59-61页 |
4.3.6 光学显微镜下织物表面 | 第61页 |
4.3.7 耐磨性能(沾色) | 第61-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5 结语 | 第63-65页 |
5.1 全文结论 | 第63-64页 |
5.2 本文的主要创新性 | 第64页 |
5.3 本文的不足之处及后期研究计划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2页 |
附录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