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7页 |
1.1 植物源杀菌剂研究概况 | 第12-21页 |
1.1.1 具抑菌活性的植物资源 | 第12-16页 |
1.1.2 植物中抑菌活性成分 | 第16-17页 |
1.1.3 植物源杀菌剂的作用机理 | 第17-18页 |
1.1.4 植物源杀菌剂的特点 | 第18-19页 |
1.1.5 植物源杀菌剂的应用现状 | 第19-21页 |
1.2 苦参碱研究进展 | 第21-25页 |
1.2.1 苦参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21-22页 |
1.2.2 苦参碱的杀虫杀菌活性研究 | 第22页 |
1.2.3 苦参碱制剂产品开发现状 | 第22-24页 |
1.2.4 苦参碱与其它活性物质的协同作用 | 第24-25页 |
1.3 论文目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7-34页 |
2.1 供试材料 | 第27-28页 |
2.1.1 供试药剂 | 第27页 |
2.1.2 供试病原菌 | 第27页 |
2.1.3 供试作物 | 第27-28页 |
2.1.4 供试试剂 | 第28页 |
2.1.5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8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8-34页 |
2.2.1 室内生物活性测定方法 | 第28-29页 |
2.2.2 小麦白粉病盆栽试验方法 | 第29-30页 |
2.2.3 田间药效试验方法 | 第30-31页 |
2.2.4 复配植物提取物增效配比的筛选 | 第31-32页 |
2.2.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32页 |
2.2.6 可溶性液剂研制方法 | 第32-33页 |
2.2.7 可溶性液剂质量检测方法 | 第33-34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4-53页 |
3.1 植物源物质的毒力测定结果 | 第34-35页 |
3.1.1 植物源物质对番茄灰霉病菌离体活性测定结果 | 第34页 |
3.1.2 植物源物质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离体活性测定结果 | 第34-35页 |
3.2 复配植物源物质增效配比的筛选结果 | 第35-43页 |
3.2.1 增效配比的初步筛选 | 第35-38页 |
3.2.2 增效组合的共毒系数测定 | 第38-40页 |
3.2.3 活体组织法试验结果 | 第40-43页 |
3.3 复配药剂可溶性液剂的制备和药效评价 | 第43-53页 |
3.3.1 可溶性液剂的研制 | 第43-47页 |
3.3.2 最终配方确定 | 第47页 |
3.3.3 可溶性液剂质量性能指标检测 | 第47-49页 |
3.3.4 两种复配制剂对病原菌的毒力测定 | 第49-50页 |
3.3.5 两种复配制剂的盆栽试验结果 | 第50-51页 |
3.3.6 两种复配制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 第51-53页 |
第四章 问题与讨论 | 第53-56页 |
4.1 苦参碱与大黄素的复配剂具一定开发潜力 | 第53页 |
4.2 植物源复配杀菌剂的前景广阔 | 第53-54页 |
4.3 两种制剂对其它病害的防治 | 第54页 |
4.4 两种制剂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有待研究 | 第54-55页 |
4.5 1%苦参·丁香可溶性液剂的制剂有待完善 | 第55页 |
4.6 本试验的不足之处 | 第55-5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附录 | 第63-64页 |
农药质量检测标准 | 第63-64页 |
附图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