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绪论 | 第9-16页 |
|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 1.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 2.选题意义 | 第10页 |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14页 |
| 1.研究思路 | 第13页 |
| 2.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四)论文独到之处 | 第14-16页 |
|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理论追溯与实践基础 | 第16-24页 |
|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的理论追溯 | 第16-20页 |
| 1.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理论 | 第16-17页 |
| 2.列宁的文艺理论 | 第17-18页 |
| 3.中国国家领导人的文艺理论 | 第18-20页 |
|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 | 第20-21页 |
|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的发展历程 | 第21-24页 |
|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4-37页 |
| (一)文艺的出发点是秉承人民立场 | 第24-26页 |
| 1.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为人民服务 | 第24-25页 |
| 2.以效益为目标,兼顾经济社会效益 | 第25-26页 |
| (二)文艺的本质是人民的、时代的、批评的文艺 | 第26-30页 |
| 1.文艺是人民的文艺 | 第26-28页 |
| 2.文艺是时代的文艺 | 第28-29页 |
| 3.文艺是批评的文艺 | 第29-30页 |
| (三)文艺工作最根本是创作“精品” | 第30-32页 |
| 1.“精品”创作要遵循文艺工作的客观规律 | 第30-31页 |
| 2.“精品”创作应体现文艺工作的时代内涵 | 第31-32页 |
| (四)文艺的价值是追求真善美 | 第32-34页 |
| 1.文艺创作的目的是弘扬真善美 | 第32-33页 |
| 2.文艺创作的准则是党性和人民性的结合 | 第33-34页 |
| (五)揭示文艺工作的新方向 | 第34-37页 |
|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的历史性地位和重大意义 | 第37-44页 |
| (一)历史性地位 | 第37-38页 |
| (二)重大意义 | 第38-44页 |
| 1.理论意义 | 第38-41页 |
| 2.现实意义 | 第41-44页 |
| 结语 | 第44-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 (一)著作 | 第46-47页 |
| (二)期刊 | 第47-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