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基础科学论文--水产生物学论文--水产动物学论文

亲情和食物组成对中华蟾蜍蝌蚪竞争机制影响的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引言第12-18页
    1.1 两栖类亲缘识别研究现状第12页
    1.2 两栖类亲缘识别机制第12-13页
    1.3 两栖类幼体亲缘识别检测方法第13-14页
    1.4 影响两栖类幼体亲缘识别的因素第14-15页
        1.4.1 生态和社会环境第14-15页
        1.4.2 发育历期第15页
        1.4.3 母体效应第15页
    1.5 亲缘关系对种内竞争的影响第15-16页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6-18页
        1.6.1 研究背景第16页
        1.6.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6-18页
第2章 研究对象和研究区域概况第18-23页
    2.1 研究对象第18-20页
        2.1.1 中华蟾蜍的分类地位及地理分布第18页
        2.1.2 中华蟾蜍的形态特征第18-19页
        2.1.3 中华蟾蜍的生态习性第19页
        2.1.4 中华蟾蜍的繁殖习性第19-20页
        2.1.5 中华蟾蜍的价值第20页
    2.2 研究区域概况第20-23页
        2.2.1 研究点介绍第20页
        2.2.2 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和生物多样性第20-23页
第3章 中华蟾蜍蝌蚪亲缘识别个体发育变化及对种内竞争的影响第23-31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3-24页
        3.1.1 实验设计第23-24页
        3.1.2 统计分析第24页
    3.2 研究结果第24-25页
    3.3 讨论与分析第25-31页
第4章 亲情与食物组成对中华蟾蜍蝌蚪竞争强度的影响第31-43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31-32页
        4.1.1 实验设计第31-32页
        4.1.2 统计分析第32页
    4.2 研究结果第32-41页
        4.2.1 亲情和食物组成对中华蟾蜍蝌蚪发育时间的影响第32-33页
        4.2.2 亲情和食物组成对中华蟾蜍蝌蚪变态体长的影响第33页
        4.2.3 亲情和食物组成对中华蟾蜍蝌蚪变态体重的影响第33-34页
        4.2.4 亲情和食物组成对中华蟾蜍蝌蚪生长率的影响第34-35页
        4.2.5 亲情和食物组成对中华蟾蜍蝌蚪身体条件的影响第35页
        4.2.6 亲情和食物组成对中华蟾蜍蝌蚪存活率的影响第35-41页
    4.3 讨论与分析第41-43页
致谢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51页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hangement of Mangroves Deforestation Based on RS and GIS
下一篇:东陂长汀品唇鳅的个体生物学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