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CO-OFDM通信技术 | 第9-11页 |
1.2.1 CO-OFDM技术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2 CO-OFDM技术的优势及特点 | 第10-11页 |
1.2.3 CO-OFDM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 第11页 |
1.3 CO-OFDM技术发展概述 | 第11-14页 |
1.3.1 CO-OFDM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2 PAPR抑制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本文课题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5 论文的内容安排 | 第15页 |
1.6 论文创新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CO-OFDM系统及降低PAPR的方法 | 第17-32页 |
2.1 CO-OFDM系统组成及关键技术 | 第17-25页 |
2.1.1 CO-OFDM发送端关键技术 | 第19-21页 |
2.1.2 CO-OFDM接收端关键技术 | 第21-25页 |
2.2 CO-OFDM系统中的PAPR | 第25-26页 |
2.2.1 PAPR的定义 | 第25-26页 |
2.2.2 PAPR的统计特性 | 第26页 |
2.3 CO-OFDM系统中降低PAPR的方法 | 第26-29页 |
2.3.1 概率类技术 | 第27-28页 |
2.3.2 预畸变类技术 | 第28页 |
2.3.3 编码类技术 | 第28-29页 |
2.4 CO-OFDM仿真平台的搭建 | 第29-31页 |
2.4.1 仿真模块设计 | 第29-31页 |
2.4.2 仿真参数设计 | 第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基于IPTS和CDF的联合算法降低CO-OFDM系统中的PAPR | 第32-45页 |
3.1 IPTS算法 | 第32-37页 |
3.1.1 PTS算法 | 第32-33页 |
3.1.2 IPTS算法 | 第33-34页 |
3.1.3 IPTS算法影响因素 | 第34-37页 |
3.2 CDF算法 | 第37-40页 |
3.2.1 限幅算法 | 第37-38页 |
3.2.2 DCT变换 | 第38-39页 |
3.2.3 CDF算法 | 第39-40页 |
3.3 IPTS-CDF联合算法在CO-OFDM系统中的性能分析 | 第40-41页 |
3.4 仿真结果及性能分析 | 第41-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基于RCF的联合算法降低CO-OFDM系统中的PAPR | 第45-59页 |
4.1 ACE算法 | 第45-51页 |
4.1.1 ACE算法的基本原理 | 第45-46页 |
4.1.2 ACE算法的数学模型 | 第46-51页 |
4.2 RCF算法 | 第51-53页 |
4.2.1 压缩扩张算法 | 第51页 |
4.2.2 μ率压缩扩张算法 | 第51-52页 |
4.2.3 RCF算法 | 第52-53页 |
4.3 基于RCF的联合算法在CO-OFDM系统中的性能分析 | 第53-58页 |
4.3.1 联合ACE算法和RCF算法在CO-OFDM系统中的性能分析 | 第53-56页 |
4.3.2 联合IPTS算法和RCF算法在CO-OFDM系统中的性能分析 | 第56-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