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居住区规划论文

基于居民使用评价的社区公园优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3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目的意义第9-10页
    1.3 研究现状第10页
    1.4 研究内容第10页
    1.5 研究方法第10-12页
    1.6 研究技术路线图第12-13页
第2章 社区公园景观设计研究进展第13-17页
    2.1 国内社区公园的研究进展第13-15页
        2.1.1 社区公园的植物配置研究第13-14页
        2.1.2 社区公园的老龄人视角研究第14页
        2.1.3 社区公园的游人动态研究第14页
        2.1.4 社区公园的规划设计研究第14-15页
    2.2 国外社区公园的研究进展第15页
        2.2.1 社区公园的生态性研究第15页
        2.2.2 社区公园的居民文化性研究第15页
    2.3 社区公园存在的问题第15-16页
    2.4 小结第16-17页
第3章 使用后评价(POE)理论第17-20页
    3.1 使用后评价的概念第17页
    3.2 使用后评价的功能第17页
    3.3 使用后评价的方法第17-18页
    3.4 使用后评价的发展第18页
    3.5 使用后评价的应用第18-19页
    3.6 小结第19-20页
第4章 社区公园使用后评价研究第20-57页
    4.1 中山门公园使用后评价研究第20-33页
        4.1.1 中山门公园概况第20-21页
        4.1.2 参与性观察第21-23页
        4.1.3 行为观察第23-25页
        4.1.4 访谈调查第25-26页
        4.1.5 问卷调查第26-30页
        4.1.6 中山门公园使用状况总体评价第30页
        4.1.7 中山门公园优化建议第30-33页
    4.2 复兴公园使用后评价研究第33-45页
        4.2.1 复兴公园概况第33-35页
        4.2.2 参与性观察第35-36页
        4.2.3 行为观察第36-38页
        4.2.4 访谈调查第38-39页
        4.2.5 问卷调查第39-43页
        4.2.6 复兴公园使用状况总体评价第43页
        4.2.7 复兴公园优化建议第43-45页
    4.3 南普公园使用后评价研究第45-56页
        4.3.1 南普公园概况第45-46页
        4.3.2 参与性观察第46-48页
        4.3.3 行为观察第48-49页
        4.3.4 访谈调查第49-50页
        4.3.5 问卷调查第50-54页
        4.3.6 南普公园使用状况总体评价第54页
        4.3.7 南普公园优化建议第54-56页
    4.4 小结第56-57页
第5章 社区公园营建优化策略第57-65页
    5.1 案例间的对比第57-58页
        5.1.1 共性第57页
        5.1.2 差异性第57-58页
    5.2 社区公园特点总结第58页
    5.3 社区公园的优化策略原则第58-64页
        5.3.1 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设计始终第58-59页
        5.3.2 合理规划功能分区,满足使用者活动多样性第59-60页
        5.3.3 合理配置植物景观,提升公园生态性第60-61页
        5.3.4 加强园区设施,更好地改善硬件水平第61-62页
        5.3.5 注重管理与养护,让使用者参与进来第62页
        5.3.6 增强公园文化性,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第62-64页
    5.4 小结第64-65页
第6章 结论第65-67页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第65-66页
    6.2 研究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附录 调查问卷第70-72页
致谢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乾隆朝南巡附寺行宫研究
下一篇:《地理五诀》的环境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