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1章 序言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 问题的提出 | 第18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5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5.1 建立观测站 | 第18页 |
1.5.2 现场监测与实验室分析测试 | 第18-19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1.7 项目支持 | 第20-21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1-25页 |
2.1 研究区自然地理背景 | 第21页 |
2.2 研究区水文地质背景 | 第21-25页 |
第3章 雪玉洞地下河流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 第25-33页 |
3.1 雪玉洞地下河流域物理化学参数特征 | 第25-26页 |
3.2 雪玉洞地下河的水文化学特征与类型 | 第26-27页 |
3.3 地下河的水化学指标季节变化分析 | 第27-29页 |
3.4 雪玉洞地下河流域碳酸盐岩风化碳汇计算 | 第29页 |
3.5 硝酸对流域碳酸盐岩溶蚀影响量的计算 | 第29-31页 |
3.6 小结 | 第31-33页 |
第4章 不同季节水生植物光合-呼吸作用对岩溶碳汇的影响 | 第33-53页 |
4.1 短时间尺度下水生植物光合-呼吸作用对岩溶碳汇的影响 | 第34-43页 |
4.1.1 一月份昼夜监测情况分析 | 第34-37页 |
4.1.2 四月份昼夜监测情况分析 | 第37-40页 |
4.1.3 七月份昼夜监测情况分析 | 第40-42页 |
4.1.4 十一月份昼夜监测情况分析 | 第42-43页 |
4.2 昼夜变化的影响因素讨论 | 第43-47页 |
4.2.1 地下水的补给 | 第43页 |
4.2.2 水温 | 第43页 |
4.2.3 生物作用 | 第43-45页 |
4.2.4 碳酸盐岩的沉积和溶解 | 第45-47页 |
4.3 不同季节水生植物光合呼吸作用对岩溶碳汇的影响分析 | 第47-49页 |
4.4 脱气作用与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对地下水中Ca~(2+)、DIC的影响估算 | 第49-50页 |
4.5 降雨条件下水生植物光合呼吸作用对岩溶碳循环的影响 | 第50-51页 |
4.6 小结 | 第51-53页 |
第5章 结论与不足 | 第53-55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53-54页 |
5.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 | 第59-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情况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