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 第3-5页 |
中文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研究内容和立题依据 | 第14-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9页 |
1.1.1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1.3 高原心肌损伤与氧化应激 | 第17-18页 |
1.1.4 心肌线粒体与氧化应激 | 第18-19页 |
1.1.5 课题原理 | 第19页 |
1.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2.2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5页 |
第二章 急进不同海拔地区对大鼠心肌损伤作用 | 第25-49页 |
摘要 | 第25-27页 |
2.1 急进不同海拔对大鼠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27-32页 |
2.1.1 实验材料,试剂及器材 | 第27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2.1.3 实验结果 | 第28-30页 |
2.1.4 讨论 | 第30-32页 |
2.2 急进不同海拔对心肌氧化应激的影响情况 | 第32-35页 |
2.2.1 实验材料,试剂及器材 | 第32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2.2.3 实验结果 | 第33-34页 |
2.2.4 讨论 | 第34-35页 |
2.3 急进不同海拔对大鼠血气的影响 | 第35-40页 |
2.3.1 实验材料,试剂及器材 | 第35页 |
2.3.2 实验方法 | 第35-36页 |
2.3.3 实验结果 | 第36-39页 |
2.3.4 讨论 | 第39-40页 |
2.4 急进不同海拔对大鼠心肌组织形态的影响 | 第40-44页 |
2.4.1 实验材料,试剂及器材 | 第40页 |
2.4.2 实验方法 | 第40-42页 |
2.4.3 实验结果 | 第42-44页 |
2.4.4 讨论 | 第44页 |
2.5 氧化应激与血气相关性分析 | 第44页 |
2.6 小结 | 第44-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第三章 心血管药物对急进不同海拔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 第49-66页 |
摘要 | 第49-51页 |
3.1 实验材料,试剂及器材 | 第51-52页 |
3.1.1 实验动物 | 第51页 |
3.1.2 试剂及仪器 | 第51-52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52-53页 |
3.2.1 实验动物分组 | 第52页 |
3.2.2 实验操作 | 第52页 |
3.2.3 心血管系统药物在急进高原后的应用情况 | 第52-53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53-63页 |
3.3.1 实验动物体重及器官质量结果 | 第53-54页 |
3.3.2 实验动物心率血压结果 | 第54-55页 |
3.3.3 实验动物生化结果 | 第55-63页 |
3.4 讨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6页 |
第四章 线粒体在急进高海拔地区的心肌损伤机制及美托洛尔保护作用 | 第66-76页 |
摘要 | 第66-67页 |
4.1 实验材料,试剂及器材 | 第67页 |
4.1.1 实验动物 | 第67页 |
4.1.2 试剂及仪器 | 第67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67-69页 |
4.2.1 实验动物分组 | 第67-68页 |
4.2.2 实验操作 | 第68页 |
4.2.3 指标检测 | 第68-69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69-73页 |
4.3.1 实验动物心率结果 | 第69-70页 |
4.3.2 实验动物氧化应激结果 | 第70-71页 |
4.3.3 心肌线粒体复合体结果 | 第71页 |
4.3.4 心肌呼吸链相关结果 | 第71-72页 |
4.3.5 线粒体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分析 | 第72-73页 |
4.4 讨论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6-77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76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76-77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