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复合地基简介 | 第11-13页 |
1.2.1 复合地基的概念以及分类 | 第11-12页 |
1.2.2 CFG桩复合地基 | 第12-13页 |
1.3 CFG桩复合地基的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3.1 理论研究方面 | 第13-14页 |
1.3.2 试验研究方面 | 第14-15页 |
1.3.3 数值分析方面 | 第15-16页 |
1.3.4 优化设计方面 | 第16-17页 |
1.4 CFG桩复合地基群桩效应的提出 | 第17-19页 |
1.4.1 群桩效应的概念与工作机理 | 第17-18页 |
1.4.2 CFG桩复合地基群桩效应与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5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CFG桩复合地基的基本理论 | 第20-32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CFG桩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 | 第20-22页 |
2.3 CFG桩复合地基的工程特性 | 第22-23页 |
2.4 CFG桩复合地基中褥垫层的工作特性 | 第23-25页 |
2.4.1 褥垫层的作用 | 第23-24页 |
2.4.2 褥垫层的厚度和刚度对CFG桩复合地基的影响 | 第24-25页 |
2.5 CFG桩复合地基中负摩阻力的工作特性 | 第25-27页 |
2.5.1 负摩阻力的产生 | 第25页 |
2.5.2 负摩阻力的受力特性 | 第25-26页 |
2.5.3 CFG桩负摩阻力的影响因素 | 第26-27页 |
2.6 CFG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计算 | 第27-29页 |
2.6.1 CFG桩单桩承载力的特征值 | 第27-28页 |
2.6.2 桩间土极限承载力计算 | 第28页 |
2.6.3 CFG桩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 | 第28-29页 |
2.7 CFG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 | 第29-31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CFG桩复合地基单桩模型的建立与有限元分析 | 第32-48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有限元法简介 | 第32-36页 |
3.2.1 有限元法基本原理 | 第32-33页 |
3.2.2 空间八节点有限元计算 | 第33-36页 |
3.3 ABAQUS程序简介 | 第36-39页 |
3.3.1 ABAQUS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 第36页 |
3.3.2 ABAQUS中的接触模型 | 第36-38页 |
3.3.3 ABAQUS中地基土的本构模型 | 第38-39页 |
3.4 单桩静载试验 | 第39-40页 |
3.4.1 试验段概况 | 第39-40页 |
3.4.2 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 第40页 |
3.5 单桩CFG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的模拟分析 | 第40-42页 |
3.5.1 基本假定 | 第40-41页 |
3.5.2 几何模型 | 第41页 |
3.5.3 单元的类型及模型参数 | 第41-42页 |
3.5.4 接触与边界条件 | 第42页 |
3.5.5 分析步的设置 | 第42页 |
3.6 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42-46页 |
3.6.1 模型正确性的验证 | 第42-45页 |
3.6.2 单桩复合地基力学特性 | 第45-46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CFG桩复合地基群桩效应数值分析 | 第48-73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CFG桩复合地基群桩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8-50页 |
4.2.1 九桩几何模型 | 第48-49页 |
4.2.2 材料与参数的选取 | 第49页 |
4.2.3 模拟试验方案 | 第49-50页 |
4.3 CFG 桩复合地基群桩工作性状分析 | 第50-53页 |
4.3.1 变形性状分析 | 第50-52页 |
4.3.2 力学性状分析 | 第52-53页 |
4.4 桩间距对CFG桩复合地基群桩作用性状的影响 | 第53-57页 |
4.4.1 桩间距对CFG桩群桩复合地基变形性状的影响 | 第54-55页 |
4.4.2 桩间距对CFG桩群桩复合地基力学性状的影响 | 第55-57页 |
4.5 桩长对CFG桩复合地基群桩作用性状的影响 | 第57-61页 |
4.5.1 桩体长度对CFG桩群桩复合地基沉降特性的影响 | 第57-59页 |
4.5.2 桩体长度对CFG桩群桩复合地基力学特性的影响 | 第59-61页 |
4.6 垫层厚度对CFG桩群桩复合地基作用性状的影响 | 第61-64页 |
4.6.1 垫层厚度对CFG桩群桩复合地基沉降特性的影响 | 第61-62页 |
4.6.2 褥垫层厚度对CFG桩群桩复合地基力学特性的影响 | 第62-64页 |
4.7 褥垫层模量对CFG桩群桩复合地基作用性状的影响 | 第64-68页 |
4.7.1 褥垫层模量对CFG桩群桩复合地基沉降特性的影响 | 第64-66页 |
4.7.2 褥垫层模量对CFG桩群桩复合地基力学特性的影响 | 第66-68页 |
4.8 持力层模量对CFG桩群桩复合地基作用性状的影响 | 第68-71页 |
4.8.1 持力层模量对CFG桩群桩复合地基沉降特性的影响 | 第68-69页 |
4.8.2 持力层模量对CFG桩群桩复合地基力学特性的影响 | 第69-71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五章 CFG桩复合地基的优化设计 | 第73-87页 |
5.1 引言 | 第73页 |
5.2 CFG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思路 | 第73-76页 |
5.2.1 承载力控制设计 | 第73-75页 |
5.2.2 沉降控制设计 | 第75页 |
5.2.3 CFG桩复合地基的优化设计 | 第75-76页 |
5.3 正交试验 | 第76-77页 |
5.3.1 正交试验的基本方法 | 第76页 |
5.3.2 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步骤和结果分析 | 第76-77页 |
5.4 CFG桩复合地基正交试验方案设计 | 第77-81页 |
5.4.1 试验的目的 | 第77-78页 |
5.4.2 试验因素及因素水平 | 第78页 |
5.4.3 试验方案设计 | 第78-81页 |
5.5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第81-85页 |
5.5.1 中心桩沉降试验结果分析 | 第81-83页 |
5.5.2 桩间土沉降试验结果分析 | 第83-8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7-89页 |
6.1 结论 | 第87-88页 |
6.2 展望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