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一、导论 | 第10-16页 |
(一)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2、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二) 研究现状述评 | 第11-15页 |
1. 国内关于“金融危机”问题研究 | 第11-13页 |
2. 国外关于“金融危机”问题研究 | 第13-14页 |
3.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问题研究 | 第14-15页 |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源起、爆发及其严重影响 | 第16-31页 |
(一) 国际金融危机的源起 | 第16-19页 |
1. 超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流动性泛滥埋下伏笔 | 第16-17页 |
2. 金融衍生产品加大了市场风险 | 第17-18页 |
3. 政府监管的缺位 | 第18-19页 |
(二) 金融危机的爆发及蔓延 | 第19-22页 |
1. 衍生产品市场崩溃加深危机的程度 | 第20页 |
2. 交易对手违约风险危机扩大了危机的广度 | 第20-21页 |
3. 信贷紧缩(Credit Crunch)加深危机的深度 | 第21页 |
4. 触发全球股市暴跌 | 第21-22页 |
(三) 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 | 第22-31页 |
1. 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 第22-24页 |
2. 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 第24-26页 |
3.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第26-31页 |
三、国际金融危机的制度根源与“两制”优劣比较 | 第31-40页 |
(一) 国际金融危机的制度根源及其实质 | 第31-34页 |
1. 金融危机爆发的实体性根源 | 第31-32页 |
2. 金融危机爆发的制度性根源 | 第32-33页 |
3. 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质 | 第33-34页 |
(二) 国际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 第34-36页 |
1. 金融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的根本制度失灵 | 第34-35页 |
2. 金融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的市场运行机制失灵 | 第35页 |
3. 金融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失灵 | 第35-36页 |
(三) 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 第36-40页 |
1. 科学发展观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根本发展理念优势 | 第37页 |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有效体制优势 | 第37-38页 |
3.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强大政治动员优势 | 第38-39页 |
4.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软实力优势 | 第39-40页 |
四、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 第40-46页 |
(一) 在推进改革与创新中增强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 第40-42页 |
(二) 在彰显特色和优势中增强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 第42-43页 |
(三) 在提高抗国内外重大风险中增强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 第43-45页 |
(四) 在提升制度影响力中增强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