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绘画论文--绘画技法论文--中国画技法论文

20世纪中国水墨人物画的意象与具象造型表现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引言第8-9页
1 绪论第9-12页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页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9-10页
    1.3 关于“意象”和“具象”概念的阐释第10-12页
2 意趣与神似:中国传统人物画的造型观念第12-22页
    2.1 中国古代人眼中的“象”与“似”第12-14页
    2.2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造型特点第14-20页
        2.2.1 多维度的动态观察方法第16-18页
        2.2.2 独特程式化的表现语言第18-20页
    2.3 超越外形的内心探索第20页
    2.4 古典人物画的衰落第20-22页
3 科学与创新:二十世纪初期水墨人物画造型观念的转变第22-27页
    3.1 西画东渐第22-24页
    3.2 新旧冲突第24-25页
    3.3 “洋为中用”的尝试:任伯年的人物画造型观念第25-27页
4 写实主义的高峰:二十世纪中期的中国水墨人物画第27-38页
    4.1 新时代的审美要求第27-28页
        4.1.1 水墨人物画反映现实生活的要求第28页
    4.2 中西绘画的融合与探索第28-31页
        4.2.1 以西方写实主义改良中国画的实践者:徐悲鸿第29-31页
    4.3 中国水墨人物画具象造型法则的确立第31-35页
        4.3.1 人物个体特征的塑造第31-32页
        4.3.2 惟妙惟肖的人物精神的刻画:蒋兆和第32-35页
    4.4 具象表现的危机第35-36页
    4.5 意象与具象造型法则的重读第36-38页
5 回归本体:20 世纪最后 30 年的反思与实践第38-48页
    5.1 八十年代水墨人物画新风第38页
    5.2 情感的回归:悲悯的人文情怀·周思聪第38-41页
    5.3 笔墨与精神的回归第41-45页
        5.3.1 精神与笔墨并重·刘国辉写实水墨人物画第41-42页
        5.3.2 回归单纯笔墨·吴山明意笔人物画第42-43页
        5.3.3 诙谐与幽默·王孟奇写意人物画第43-44页
        5.3.4 朱新建与“美人图”第44-45页
    5.4 “自我”的回归第45-47页
        5.4.1 澄澈透明·田黎明写意人物画第45-46页
        5.4.2 都市的梦魇·李孝萱都市水墨人物画第46页
        5.4.3 自由的释放·周京新写意人物画第46-47页
    5.5 反思 20 世纪中期的写实造型水墨人物画第47-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52-53页
致谢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康德的时间理论--在物理学维度和现象学维度之间
下一篇:苏俄军事油画中的人道主义精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