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司法民主化概念的法理诠释 | 第9-20页 |
一、 司法民主化的概念分析 | 第9-14页 |
(一) 司法与民主的概念辨析 | 第9-11页 |
(二) 司法与民主的关系 | 第11-14页 |
(三) 司法民主与司法民主化 | 第14页 |
二、 司法民主化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 第14-16页 |
(一) 司法民主化与司法大众化的关系 | 第14-15页 |
(二) 司法民主化与司法职业化的关系 | 第15-16页 |
三、 司法民主化的正当性 | 第16-18页 |
(一) 人民主权理论所决定的 | 第16-17页 |
(二) 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结合 | 第17页 |
(三) 专业知识与非专业知识的平衡 | 第17-18页 |
四、 司法民主化的局限性及其克服 | 第18-20页 |
(一) 司法民主化的局限性 | 第18页 |
(二) 司法民主化局限性的克服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我国司法民主化的历史发展 | 第20-23页 |
一、 清末时期的历史发展 | 第20-21页 |
二、 辛亥革命后到南京政府时期的历史发展 | 第21页 |
三、 陕甘宁边区时期至改革开放的历史发展 | 第21-22页 |
四、 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发展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司法民主化的域外比较分析 | 第23-27页 |
一、 英美法系—以陪审团制度为例 | 第23-24页 |
二、 大陆法系—以日本的检察审查会制度为例 | 第24-25页 |
三、 对于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25-27页 |
第四章 司法民主化的路径选择—以监督检察权的人民性为例 | 第27-33页 |
一、 监督检察权的模式分析 | 第27-29页 |
(一) 外部监督——以美国为例 | 第27-28页 |
(二) 内部监督——以法国为例 | 第28-29页 |
二、 我国监督检察权的模式分析 | 第29-30页 |
三、 我国监督检察权的司法民主化实践—人民监督员制度 | 第30-33页 |
(一) 主权在民的理论决定建立人民监督员制度 | 第30-31页 |
(二) 制度内容上的人民性 | 第31-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附录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