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1.1 硫化矿的资源基本情况 | 第11-12页 |
1.1.1 方铅矿 | 第11页 |
1.1.2 黄铁矿 | 第11页 |
1.1.3 磁黄铁矿 | 第11页 |
1.1.4 黄铜矿 | 第11-12页 |
1.1.5 毒砂 | 第12页 |
1.1.6 脆硫锑铅矿 | 第12页 |
1.1.7 铁闪锌矿 | 第12页 |
1.2 硫化矿浮选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 第12-16页 |
1.2.1 方铅矿 | 第12-13页 |
1.2.2 黄铁矿 | 第13页 |
1.2.3 磁黄铁矿 | 第13-15页 |
1.2.4 黄铜矿 | 第15页 |
1.2.5 毒砂 | 第15页 |
1.2.6 脆硫锑铅矿 | 第15-16页 |
1.2.7 铁闪锌矿 | 第16页 |
1.3 浮选电化学理论 | 第16-18页 |
1.3.1 硫化矿物浮选电化学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3.2 无捕收剂浮选电化学理论 | 第18页 |
1.4 硫化矿矿浆中的伽伐尼作用 | 第18-20页 |
1.4.1 硫化矿矿物静电位 | 第18-19页 |
1.4.2 硫化矿矿浆中腐蚀电偶的起因 | 第19页 |
1.4.3 硫化矿间的伽伐尼作用模型 | 第19-20页 |
1.4.4 硫化矿间的伽伐尼作用对硫化矿可浮性的影响 | 第20页 |
1.5 选题思路及研究意义 | 第20-22页 |
第二章 伽伐尼作用对硫化矿物浮选的影响 | 第22-35页 |
2.1 实验方法 | 第22-24页 |
2.1.1 矿样性质 | 第22页 |
2.1.2 试剂 | 第22-23页 |
2.1.3 试验设备 | 第23页 |
2.1.4 浮选流程 | 第23-24页 |
2.2 单矿物无捕收剂浮选 | 第24-25页 |
2.3 1:1二元人工混合矿无捕收剂浮选 | 第25-31页 |
2.4 比例对硫化矿混合矿无捕收剂浮选的影响 | 第31-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电荷对黄铁矿晶体结构和电子性质的影响 | 第35-46页 |
3.1 计算模型及方法 | 第35-36页 |
3.2 电荷对黄铁矿晶体结构的影响 | 第36-38页 |
3.2.1 电荷对黄铁矿晶体体积的影响 | 第36-37页 |
3.2.2 电荷对黄铁矿内部键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 电荷对黄铁矿能带影响 | 第38-39页 |
3.4 电荷对黄铁矿电子分态密度的影响 | 第39-42页 |
3.5 电荷对黄铁矿电子自旋的影响 | 第42-44页 |
3.6 电荷对黄铁矿前线轨道的影响 | 第4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电荷对方铅矿晶体结构和电子性质的影响 | 第46-54页 |
4.1 计算模型及方法 | 第46-47页 |
4.2 电荷对方铅矿晶体结构的影响 | 第47-48页 |
4.2.1 电荷对方铅矿晶体体积的影响 | 第47页 |
4.2.2 电荷对方铅矿内部键的影响 | 第47-48页 |
4.3 电荷对方铅矿能带影响 | 第48-49页 |
4.4 电荷对方铅矿电子分态密度的影响 | 第49-52页 |
4.5 电荷对方铅矿前线轨道的影响 | 第5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5.1 结论 | 第54-55页 |
5.2 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