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种子处理方法的国内外现状 | 第11-17页 |
1.2.1 化学方法处理种子 | 第12-13页 |
1.2.2 物理方法处理种子 | 第13-17页 |
1.3 等离子体对植物的影响 | 第17-20页 |
1.3.1 等离子体简介 | 第17页 |
1.3.2 放电等离子体特性 | 第17-19页 |
1.3.3 等离子体对植物的影响 | 第19-20页 |
1.4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0-22页 |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0-21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仪器及方法 | 第22-29页 |
2.1 供试材料 | 第22页 |
2.2 实验主要设备及仪器 | 第22-25页 |
2.2.1 实验主要设备 | 第22-24页 |
2.2.2 主要实验试剂 | 第24-25页 |
2.2.3 主要仪器 | 第25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25-26页 |
2.3.1 种子处理 | 第25页 |
2.3.2 萌发实验 | 第25-26页 |
2.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26-28页 |
2.4.1 根长、芽长的测量 | 第26页 |
2.4.2 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和发芽指数的计算 | 第26页 |
2.4.3 鲜重与干重的测定 | 第26页 |
2.4.4 种皮、种子切面亚显微结构特征 | 第26页 |
2.4.5 种皮吸水性和渗透性测定 | 第26-27页 |
2.4.6 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 第27页 |
2.4.7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27-28页 |
2.4.8 发射光谱系统 | 第28页 |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大气压空气等离子体处理对小麦萌发生长的研究 | 第29-39页 |
3.1 放电过程中发射光谱图 | 第29-30页 |
3.2 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和发芽指数的分析 | 第30-32页 |
3.3 鲜重、干重、根长、芽长的变化分析 | 第32-33页 |
3.4 等离子体处理前后种子结构变化分析 | 第33-35页 |
3.5 等离子体处理前后种皮吸水性和渗透性变化分析 | 第35-36页 |
3.6 等离子体处理前后淀粉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的变化分析 | 第36-37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放电等离子体类型对小麦萌发生长的研究 | 第39-50页 |
4.1 不同放电等离子体的放电特性的分析 | 第39-41页 |
4.2 发芽率、发芽指数的结果分析 | 第41-44页 |
4.3 根长、芽长的结果分析 | 第44-45页 |
4.4 种皮结构变化的分析 | 第45-47页 |
4.5 种皮吸水性和渗透性的结果分析 | 第47页 |
4.6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1页 |
5.1 结论 | 第50页 |
5.2 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