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普通畜牧学论文--草地学、草原学论文--草原保护论文

不同水分条件下内生真菌和布氏白粉菌互作对醉马草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前言第10-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1页
    1.1 醉马草-内生真菌共生体第12页
    1.2 禾草内生真菌共生体与病害互作第12-17页
        1.2.1 内生真菌在平板对峙培养时对病原菌菌落生长的影响第12-14页
        1.2.2 内生真菌在离体叶片条件下对病原菌的影响第14-15页
        1.2.3 内生真菌在田间条件下对病害的影响第15-16页
        1.2.4 内生真菌在温室盆栽条件下对病害的影响第16-17页
    1.3 内生真菌抗病机理第17-21页
        1.3.1 内生真菌对植物形态学特征的影响第17页
        1.3.2 共生体生物碱的产生对宿主植物抗病性的影响第17-18页
        1.3.3 共生体有机酸的产生对宿主植物抗病性的影响第18-19页
        1.3.4 共生体挥发性化合物的产生对宿主植物抗病性的影响第19页
        1.3.5 共生体次生代谢产物粗提物的产生对病原菌的影响第19-20页
        1.3.6 抗病性与抗真菌活性物质的关系第20-21页
第二章 甲基托布津对醉马草种带内生真菌的灭菌活性第21-28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1-22页
        2.1.1 供试材料第21页
        2.1.2 试验设计第21页
        2.1.3 指标测定与计算第21-22页
        2.1.4 统计分析第22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2-27页
        2.2.1 种带内生真菌杀菌率浓度梯度和浸泡时间的选择第22页
        2.2.2 杀菌剂对醉马草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第22-23页
        2.2.3 杀菌剂对醉马草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第23-24页
        2.2.4 杀菌剂对醉马草幼苗苗长的影响第24-25页
        2.2.5 杀菌剂对醉马草幼苗根长的影响第25页
        2.2.6 杀菌剂对醉马草幼苗鲜重的影响第25-26页
        2.2.7 杀菌剂对醉马草幼苗干重的影响第26-27页
    2.3 讨论第27-28页
第三章 自然发病条件下内生真菌和水分互作对醉马草抗白粉病的影响第28-35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28-29页
        3.1.1 植物材料第28页
        3.1.2 试验设计第28-29页
        3.1.3 指标测定第29页
        3.1.4 统计分析第29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29-33页
        3.2.1 自然发生白粉病时内生真菌和不同水分对醉马草株高和分蘖的影响第29-30页
        3.2.2 自然发生白粉病时内生真菌和不同水分对醉马草病害指标的影响第30-31页
        3.2.3 自然发生白粉病时内生真菌和不同水分对醉马草光合指标和叶绿素的影响第31-32页
        3.2.4 自然发生白粉病时内生真菌和不同水分对醉马草干鲜重的影响第32-33页
    3.3 讨论第33-35页
第四章 不同水分条件下内生真菌和人工接种布氏白粉菌互作对醉马草的影响第35-49页
    4.1 材料和方法第35-36页
        4.1.1 植物材料第35页
        4.1.2 试验方法第35-36页
        4.1.3 指标测定第36页
        4.1.4 醉马草叶片显微结构观察第36页
        4.1.5 统计分析第36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36-47页
        4.2.1 不同水分条件下人工接种白粉菌和内生真菌对醉马草病害指标的影响.第36-37页
        4.2.2 内生真菌、不同水分和人工接种白粉菌对醉马草株高的影响第37-38页
        4.2.3 内生真菌、不同水分和人工接种白粉菌对醉马草分蘖的影响第38-39页
        4.2.4 内生真菌、不同水分和人工接种白粉菌对醉马草光合指标的影响第39-42页
        4.2.5 内生真菌、不同水分和人工接种白粉菌对醉马草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42页
        4.2.6 内生真菌、不同水分和人工接种白粉菌对醉马草干鲜重含量的影响第42-45页
        4.2.7 接种白粉病对醉马草叶片显微结构的观察第45-47页
    4.3 讨论第47-49页
第五章 不同水分、白粉病和内生真菌互作对醉马草激素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第49-59页
    5.1 材料和方法第49-50页
        5.1.1 自然发生白粉病植物材料第49-50页
        5.1.2 人工接种布氏白粉菌植物材料第50页
        5.1.3 生物碱的提取及测定第50页
        5.1.4 茉莉酸、水杨酸和脂肪酸的提取及测定第50页
        5.1.5 指标测定第50页
        5.1.6 统计分析第50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50-57页
        5.2.1 自然发生白粉病和不同水分对醉马草生物碱含量的影响第50-52页
        5.2.2 人工接种布氏白粉菌和不同水分对醉马草生物碱含量的影响第52-54页
        5.2.3 内生真菌、不同水分和人工接种白粉菌对醉马草茉莉酸含量的影响第54-55页
        5.2.4 内生真菌、不同水分和人工接种白粉菌对醉马草水杨酸含量的影响第55-56页
        5.2.5 内生真菌、不同水分和人工接种白粉菌对醉马草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第56-57页
    5.3 讨论第57-59页
第六章 结论第59-60页
    6.1 主要结论第59页
    6.2 创新点第59页
    6.3 研究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72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2-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原鼠兔干扰对高寒草甸土壤养分含量影响的空间多尺度分析
下一篇:复方中药制剂对仔猪腹泻防治及母猪繁殖性能和年生产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