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基于纳米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构建及在食品和生物分析中的应用

中文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中文文摘第4-8页
绪论第8-22页
    0.1 电化学传感器第8-14页
        0.1.1 电化学传感器的概况第8页
        0.1.2 电化学传感器的分类第8页
        0.1.3 简单化学修饰电化学传感器第8-9页
        0.1.4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第9-14页
    0.2 纳米材料在电化学传感器的应用第14-20页
        0.2.1 碳基纳米材料在电化学传感器的应用第15-18页
        0.2.2 金属纳米材料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第18-19页
        0.2.3 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第19-20页
        0.2.4 量子点纳米材料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第20页
    0.3 论文的选题背景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0-22页
第一章 基于介孔结构的NiCo_2O_4与PEI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用于6-苄氨基腺嘌呤的检测第22-36页
    1.1 引言第22-23页
    1.2 实验部分第23-25页
        1.2.1 试剂和仪器第23-24页
        1.2.2 NiCo_2O_4合成第24页
        1.2.3 修饰电极的制备第24页
        1.2.4 实际样品的制备第24-25页
    1.3 结果与讨论第25-35页
        1.3.1 NiCo_2O_4的表征第25-26页
        1.3.2 GCE,PEI/GCE,PEI-NiCo_2O_4/GCE的电化学特征第26-28页
        1.3.3 修饰电极对6-BAP的电化学行为研究第28-30页
        1.3.4 测定条件的优化第30-33页
        1.3.5 PEI-NiCo_2O_4/GCE传感器的线性、重现性和稳定性第33-34页
        1.3.6 干扰性分析第34-35页
        1.3.7 分析应用第35页
    1.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二章 基于羧基化离子液体/螺旋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构建的二茂铁标记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肌钙蛋白Ⅰ的检测第36-52页
    2.1 引言第36-38页
    2.2 实验部分第38-40页
        2.2.1 试剂和仪器第38-39页
        2.2.2 CIL-HCNTs纳米复合物的制备第39页
        2.2.3 Ab_2-Fc-COOH的制备第39页
        2.2.4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第39-40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0-49页
        2.3.1 HCNTs、CIL-HCNTs纳米复合物的表征第40-42页
        2.3.2 CIL-HCNTs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第42-43页
        2.3.3 免疫传感器的电化学构建过程及其电化学活性第43-44页
        2.3.4 免疫反应条件优化第44-46页
        2.3.5 cTnI的分析检测线性范围、稳定性、重现性和选择性第46-49页
        2.3.6 实际样品中cTnI的检测第49页
    2.4 本章小结第49-52页
第三章 基于氨基化聚离子液体/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构建的螺旋碳纳米管标记信号放大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癌症标志物CA125的检测第52-66页
    3.1 引言第52-53页
    3.2 实验部分第53-56页
        3.2.1 试剂和仪器第53-54页
        3.2.2 3-丙胺-1-乙烯基咪唑溴盐离子液体的合成第54-55页
        3.2.3 氨基化聚离子液体-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的制备第55页
        3.2.4 HRP-CA125-HCNTs生物复合物的制备第55页
        3.2.5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第55-5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6-65页
        3.3.1 CMK-3、CMK-3/PIL-NH_2纳米复合物的表征第56-57页
        3.3.2 CMK-3/PIL-NH_2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第57-58页
        3.3.3 免疫传感器信号探针的电化学表征第58-59页
        3.3.4 竞争免疫传感器的构建过程第59-60页
        3.3.5 免疫反应条件优化第60-62页
        3.3.6 免疫传感器的性能分析第62-63页
        3.3.7 CA125免疫传感器的选择性、重现性和稳定性第63-64页
        3.3.8 实际样品中CA125的检测第64-65页
    3.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四章 结论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80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80-82页
致谢第82-84页
个人简历第84-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疏水性修饰电极在杂环芳香有机物制备中的应用
下一篇:基于人工梯度材料的宽带准直声束生成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