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14-28页 |
一、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 第14-15页 |
二、相关概念和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5-16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3页 |
四、研究假设与创新之处 | 第23-25页 |
五、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 第25-26页 |
六、研究难点与研究重点 | 第26-28页 |
第一章 美国智库概述 | 第28-36页 |
第一节 美国智库的概况 | 第28-30页 |
一、美国智库的起源 | 第28-29页 |
二、美国智库的发展 | 第29-30页 |
第二节 美国智库兴盛的特殊原因 | 第30-32页 |
一、独特的政治土壤 | 第31页 |
二、开放的政治体制 | 第31页 |
三、发达的基金会支持 | 第31-32页 |
四、独立的运作机制 | 第32页 |
第三节 美国智库的政治主张倾向 | 第32-35页 |
一、美国智库的传统政治倾向 | 第32-34页 |
二、美国智库学者的对华政策倾向 | 第34-35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二章 美国智库在美国对外贸易决策中的功能与影响途径分析 | 第36-47页 |
第一节 美国智库在美国对外贸易决策中的功能分析 | 第36-41页 |
一、提出政策建议 | 第37页 |
二、进行政策教育 | 第37-38页 |
三、充当交流平台 | 第38-39页 |
四、提供专业人才 | 第39-41页 |
第二节 美国智库影响美国对外贸易决策的途径 | 第41-46页 |
一、担任政府官员 | 第41-42页 |
二、为总统候选人出谋划策 | 第42页 |
三、参加国会听证并与议员密切沟通 | 第42-43页 |
四、通过出版物和互联网发布研究成果 | 第43-45页 |
五、借助媒体影响公众舆论 | 第45页 |
六、举办社会活动和培训项目 | 第45-46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46-47页 |
第三章 美国智库对华贸易研究影响中美贸易关系的理论研究 | 第47-66页 |
第一节 基于双重认知评估理论的美国智库对华贸易研究成果分析 | 第47-55页 |
一、基于身份认知与塑造的中美贸易关系分析 | 第47-49页 |
二、双重认知评估理论分析美国智库对华贸易研究机制 | 第49-50页 |
三、影响美国智库对华贸易研究的错误知觉因素 | 第50-55页 |
第二节 美国智库对华贸易研究的变与不变 | 第55-57页 |
一、美国智库对华贸易研究的可变性 | 第55-56页 |
二、美国智库对华贸易研究的不变性 | 第56-57页 |
第三节 制约美国智库对华贸易研究影响力的外部因素 | 第57-62页 |
一、与美国对华大战略的一致程度 | 第58-59页 |
二、与美国总统治国理念的一致程度 | 第59-60页 |
三、与美国强势利益集团的一致程度 | 第60-61页 |
四、与美国主流公众舆论的一致程度 | 第61-62页 |
第四节 美国智库对华贸易研究对中美贸易关系的影响 | 第62-65页 |
一、中美贸易关系的参与主体及其互动 | 第62-63页 |
二、美国智库对华贸易研究影响中美贸易关系的机理 | 第63-65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65-66页 |
第四章 美国智库在对华最惠国待遇问题决策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 第66-89页 |
第一节 对华最惠国待遇问题的由来 | 第66-69页 |
一、美国对华最惠国待遇问题的背景 | 第66-67页 |
二、美国对华最惠国待遇问题的产生 | 第67-69页 |
第二节 美国智库在对华最惠国待遇之争中的作用机制 | 第69-78页 |
一、美国智库关于对华最惠国待遇的研究 | 第69-74页 |
二、美国智库影响对华最惠国待遇之争的作用机制分析 | 第74-78页 |
第三节 美国智库影响对华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的作用机制研究 | 第78-85页 |
一、美国智库关于对华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的研究 | 第78-82页 |
二、美国智库影响对华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立法的机制分析 | 第82-85页 |
第四节 关于对华最惠国待遇的美国智库研究成果统计分析 | 第85-88页 |
一、相关研究成果的汇总 | 第85-87页 |
二、汇总结果的统计分析 | 第87-88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88-89页 |
第五章 美国智库在中美贸易摩擦问题决策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 第89-121页 |
第一节 美国智库在对华贸易逆差问题决策中的影响分析 | 第89-97页 |
一、美国对华巨额贸易逆差的产生及其原因 | 第89-91页 |
二、美国智库关于对华贸易逆差的研究及其影响 | 第91-97页 |
第二节 美国智库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相关决策的影响 | 第97-112页 |
一、美国智库关于人民币汇率的研究 | 第97-106页 |
二、美国智库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相关决策的影响机制分析 | 第106-112页 |
第三节 美国智库对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相关决策的影响 | 第112-117页 |
一、美国智库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研究 | 第112-115页 |
二、美国智库对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相关决策的影响机制分析 | 第115-117页 |
第四节 关于人民币汇率的美国智库研究成果统计分析 | 第117-120页 |
一、相关研究成果的汇总 | 第117-118页 |
二、汇总结果的统计分析 | 第118-120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120-121页 |
第六章 美国智库在中美经济秩序博弈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 第121-145页 |
第一节 美国智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思考 | 第121-132页 |
一、美国智库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研究 | 第121-129页 |
二、美国智库如何影响美国对“一带一路”的态度 | 第129-132页 |
第二节 美国智库对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战略思考 | 第132-142页 |
一、美国智库关于亚投行的研究 | 第132-139页 |
二、美国智库如何影响美国对亚投行的态度 | 第139-142页 |
第三节 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美国智库研究成果统计分析 | 第142-143页 |
一、相关研究成果的汇总 | 第142页 |
二、汇总结果的统计分析 | 第142-143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143-145页 |
第七章 研究假设的案例检验结果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 第145-161页 |
第一节 研究假设的案例检验结果 | 第145-148页 |
一、双重认知评估理论的案例检验结果 | 第145-147页 |
二、研究假设和分假设的案例检验结果 | 第147-148页 |
第二节 启示一:建构动态平衡的中美贸易关系 | 第148-154页 |
一、扩大国内消费市场 | 第148-150页 |
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 第150-151页 |
三、增加对美商品进口 | 第151-152页 |
四、开辟新兴出口市场 | 第152-154页 |
第三节 启示二:改善中美贸易关系中的中国形象 | 第154-157页 |
一、塑造中国政府良好的国际形象 | 第154-156页 |
二、扭转中国企业堪忧的国际形象 | 第156-157页 |
第四节 启示三:让美国智库学者更加了解和理解中国 | 第157-159页 |
一、加强中美两国智库之间的“二轨外交” | 第157-158页 |
二、关注和支持美国智库的当代中国问题研究 | 第158-159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159-161页 |
结语 | 第161-168页 |
一、研究成果的国际政治经济学解析 | 第161-163页 |
二、研究成果的现实参考价值 | 第163-166页 |
三、研究缺憾及未来研究方向 | 第166-168页 |
参考文献 | 第168-1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