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胃散寒,行气止痛法治疗上腹痛综合征(EPS)寒凝气滞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2-19页 |
一. 西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认识 | 第12-16页 |
1. 西医学的病名概念 | 第12页 |
2. 西医学的病因病机 | 第12-14页 |
2.1 Hp感染 | 第12页 |
2.2 遗传因素 | 第12-13页 |
2.3 内脏高敏反应 | 第13页 |
2.4 胃动力障碍异常 | 第13页 |
2.5 脑一肠轴 | 第13页 |
2.6 生活环境因素 | 第13-14页 |
2.7 精神心理因素 | 第14页 |
3. 西医学治疗方法 | 第14-15页 |
3.1 一般治疗 | 第14页 |
3.2 经验治疗 | 第14页 |
3.3 常用药物 | 第14-15页 |
4. 小结 | 第15-16页 |
二.中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认识 | 第16-19页 |
1. 中医学的病名概念 | 第16页 |
2. 中医学的病因病机 | 第16-17页 |
2.1 病因 | 第16-17页 |
2.2 病机 | 第17页 |
3. 中医学的辨证分型 | 第17-18页 |
4. 中医学治疗方法 | 第18页 |
5. 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19-28页 |
1.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2. 研究对象 | 第19-20页 |
2.1 病例来源和分组 | 第19页 |
2.2 西医诊断标准 | 第19页 |
2.3 中医诊断标准 | 第19-20页 |
2.4 纳入标准 | 第20页 |
2.5 排除标准 | 第20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3.1 治疗方案 | 第20-21页 |
3.2 观察方法 | 第21页 |
3.3 疗效判定标准 | 第21-22页 |
3.4 统计学分析 | 第22页 |
4. 研究结果 | 第22-28页 |
4.1 一般资料 | 第22-23页 |
4.2 临床症状疗效比较分析 | 第23-26页 |
4.3 不良反应观察 | 第26-27页 |
4.4 结果分析 | 第27-28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28-36页 |
一. 理论探讨 | 第28-35页 |
1. 病因病机 | 第28-31页 |
2. 治则治方 | 第31-32页 |
3. 现代药理研究 | 第32-35页 |
3.1 方剂研究 | 第32页 |
3.2 药物研究 | 第32-35页 |
二.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