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保护学论文--甲壳类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各种虾的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

病原弧菌与白斑综合征病毒共感染对养殖对虾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26页
    引言第15-16页
    1. 养殖对虾体内细菌研究概况第16-17页
    2. 弧菌概述第17-20页
        2.1 弧菌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危害第17-18页
        2.2 弧菌的致病性第18-19页
        2.3 副溶血弧菌第19-20页
    3. WSSV概述第20-22页
        3.1 WSSV在对虾养殖业中的危害第20页
        3.2 WSSV的致病性第20-21页
        3.3 WSSV的防治第21-22页
    4. 对虾病原的共感染第22-23页
    5. 功能基因研究进展第23-25页
        5.1 LvMyD88功能基因的研究进展第23-24页
        5.2 Lvakt研究进展第24-25页
    6. 研究目的第25-26页
第二章 人工培育对虾苗种体内可培养细菌数量及组成第26-3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6-30页
        1.1 样品来源第26页
        1.2 样品的细菌总数测定第26-27页
        1.3 优势菌株16SrDNA序列分析第27-28页
        1.4 病毒检测第28-30页
        1.5 统计分析第3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0-34页
        2.1 中国明对虾苗种体内可培养细菌以及病毒检测结果分析第30-32页
        2.2 凡纳滨对虾苗种体内可培养细菌以及病毒检测结果分析第32-34页
    3. 讨论第34-36页
第三章 副溶血弧菌与白斑综合征病毒共感染对凡纳滨对虾存活率的影响第36-4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6-40页
        1.1 实验用虾第36-37页
        1.2 病原菌和病毒第37页
        1.3 实验分组第37页
        1.4 副溶血弧菌与WSSV人工感染实验第37-38页
        1.5 对虾血淋巴中弧菌数量的测定第38页
        1.6 WSSV在对虾鳃组织拷贝数的测定第38-39页
        1.7 LvMyD88和Lvakt表达量的测定第39-40页
        1.8 统计分析第4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0-45页
        2.1 感染实验各组对虾的累计死亡率第40-42页
        2.2 凡纳滨对虾血淋巴中弧菌数量的测定结果第42-43页
        2.3 凡纳滨对虾鳃组织中WSSV的拷贝数的变化第43页
        2.4 对虾鳃组织LvMyD88和Lvakt基因的表达量的测定结果第43-45页
    3. 讨论第45-48页
第四章 两株毒力不同的副溶血弧菌与WSSV共感染对凡纳滨对虾存活率的影响第48-5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8-51页
        1.1 实验用虾第48页
        1.2 病原菌和病毒第48-49页
        1.3 两株副溶血弧菌的毒力强弱第49页
        1.4 实验分组第49页
        1.5 副溶血弧菌与WSSV人工感染实验第49-50页
        1.6 对虾组织中弧菌数量的测定第50-51页
        1.7 WSSV在对虾鳃组织拷贝数的测定第51页
        1.8 统计分析第5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1-55页
        2.1 感染实验组各组对虾的累积死亡率第51-53页
        2.2 凡纳滨对虾组织中的弧菌数量第53-55页
        2.3 WSSV在对虾鳃部组织的拷贝数第55页
    3. 讨论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5页
致谢第65-66页
个人简历、在学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罗氏海盘车Asterias rollestoni标准组分的制备及其物质基础研究
下一篇:条斑紫菜Pyropia yezoensis赤腐病抗性综合评价指标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