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单粒子模型的锂离子电池参数获取与老化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锂离子电池性能仿真模型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锂离子电池模型分类 | 第10-11页 |
1.2.2 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模型简化 | 第11-12页 |
1.3 锂离子电池参数获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锂离子电池老化模型及机理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锂离子电池改进单粒子模型及参数化简 | 第16-30页 |
2.1 单粒子模型 | 第16-19页 |
2.2 单粒子模型的改进 | 第19-25页 |
2.2.1 固相扩散三参数近似解 | 第19-20页 |
2.2.2 液相扩散的简化计算 | 第20-22页 |
2.2.3 欧姆极化作用 | 第22页 |
2.2.4 端电压仿真验证 | 第22-24页 |
2.2.5 电池热行为描述 | 第24-25页 |
2.3 改进单粒子模型参数简化 | 第25-29页 |
2.3.1 基本工作过程相关参数的简化 | 第25-26页 |
2.3.2 固相扩散相关参数的简化 | 第26-27页 |
2.3.3 液相扩散相关参数的简化 | 第27页 |
2.3.4 反应极化相关参数的简化 | 第27-28页 |
2.3.5 欧姆极化相关参数的简化 | 第28-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锂离子电池参数获取方法与验证 | 第30-47页 |
3.1 改进单粒子模型的参数获取方法 | 第31-36页 |
3.1.1 基本过程参数的获取 | 第31-32页 |
3.1.2 固相扩散时间常数与液相扩散系数的获取 | 第32-34页 |
3.1.3 反应极化系数的获取 | 第34-35页 |
3.1.4 液相扩散时间常数的获取 | 第35-36页 |
3.1.5比热容与对流换热系数的获取 | 第36页 |
3.2 改进单粒子模型参数获取工况设计 | 第36-39页 |
3.3 改进单粒子模型参数获取方法验证 | 第39-46页 |
3.3.1 虚拟合成数据验证 | 第39-42页 |
3.3.2 实际电池端电压验证 | 第42-45页 |
3.3.3 实际电池温度验证 | 第45-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锂离子电池老化因素分析 | 第47-71页 |
4.1 锂离子电池老化实验设计 | 第48-51页 |
4.1.1 老化实验方案 | 第48页 |
4.1.2 实验电池筛选 | 第48-51页 |
4.2 锂离子电池老化实验初步结果 | 第51-54页 |
4.2.1 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曲线老化规律 | 第51-53页 |
4.2.2 锂离子电池放电容量和内阻的老化规律 | 第53-54页 |
4.3 锂离子电池老化模型和老化分析 | 第54-70页 |
4.3.1 锂离子电池参数老化模型及机理分析 | 第54-64页 |
4.3.2 不同老化因素对老化程度的影响 | 第64-66页 |
4.3.3 各部分过电势老化分析 | 第66-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