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寄生虫病论文--蠕虫病论文--绦虫病与囊虫病论文--棘球蚴病(包虫病)论文

砂生槐种子生物碱E2a联合BCG及纳米药物PLGA-Fe3O4-E2a的抗包虫效果评价

中文摘要第4-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一部分 砂生槐种子生物碱E2a联合BCG治疗棘球蚴病的机制研究第15-4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5-20页
        1.1 包虫病的病原学与流行情况第15页
        1.2 包虫病的发病机制第15-17页
        1.3 包虫病的治疗第17页
        1.4 砂生槐种子的治疗价值第17-18页
        1.5 卡介苗治疗疾病机理第18-19页
        1.6 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二章 砂生槐种子生物碱E2a联合BCG抗包虫效果评价第20-40页
        2.1 引言第20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0-28页
            2.2.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20-23页
            2.2.2 实验动物分组和治疗第23-25页
            2.2.3 治疗效果评价与检测第25-28页
            2.2.4 数据统计分析第28页
        2.3 实验结果第28-38页
            2.3.1 各组小鼠一般情况观察第28页
            2.3.2 包囊湿重以及药物对包囊生长的抑制率第28-29页
            2.3.3 包囊组织的病理改变第29-30页
            2.3.4 扫描电镜下观察包囊的超微结构第30-32页
            2.3.5 E2a+BCG联合治疗对小鼠的肝肾影响第32-33页
            2.3.6 小鼠血清IL-4和IFN-γ的水平第33页
            2.3.7 E2-a+BCG联合治疗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感染小鼠脾脏T细胞亚群的影响第33-36页
            2.3.8 E2-a+BCG联合治疗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感染小鼠PD-1表达的影响第36-38页
        讨论第38-40页
第二部分 磁性纳米靶向药物PLGA-Fe_3O_4-E2a抗泡球蚴活性初步评价第40-59页
    第一章 前言第40-44页
        1.1 磁性靶向的发展及优势第40-41页
        1.2 Fe_3O_4用于纳米药物的优势第41页
        1.3 PLGA在纳米药物方面的应用第41-42页
        1.4 纳米药物在治疗包虫病方面的应用第42页
        1.5 技术路线第42-44页
    第二章 磁性纳米靶向药物PLGA-Fe_3O_4-E2a抗泡球蚴活性初步评价第44-59页
        2.1 引言第44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44-49页
            2.2.1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44-45页
            2.2.2 药物制备与表征第45-47页
            2.2.3 泡球蚴模型小鼠建立、分组治疗和检测第47-49页
            2.2.4 数据统计分析第49页
        2.3 实验结果第49-57页
            2.3.1 药物制备与表征第49-53页
            2.3.2 各组小鼠一般情况观察第53页
            2.3.3 包囊湿重以及药物对包囊的生长抑制率第53-54页
            2.3.4 包囊组织的病理改变第54-55页
            2.3.5 PLGA-Fe_3O_4-E2a治疗对小鼠的肝肾影响第55-57页
        讨论第57-59页
结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7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64例布鲁氏杆菌病回顾性评价
下一篇:漆树酸抗包虫病的体内药效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