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

叶绿体体积和数目的改变对拟南芥抗逆性的影响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缩写表第8-9页
目录第9-12页
绪论第12-13页
一 文献综述第13-29页
    1 叶绿体的研究概况第13-17页
        1.1 叶绿体简介第13页
        1.2 叶绿体的增殖与调控机制第13-16页
        1.3 叶绿体内蛋白研究进展第16-17页
    2 胁迫反应第17-25页
        2.1 胁迫反应概况介绍第17-18页
        2.2 热胁迫反应第18-22页
            2.2.1 热胁迫反应机理第18-20页
            2.2.2 热激蛋白的种类、结构及功能第20-22页
                2.2.2.1 叶绿体热激蛋白第21-22页
        2.3 低温胁迫第22-23页
        2.4 盐胁迫第23-24页
        2.5 干旱胁迫第24-25页
        2.6 ABA胁迫第25页
    3 实验所用突变体情况简介第25-29页
        3.1 arc6突变体情况介绍第25-27页
        3.2 FtsZ家族情况简介第27-29页
二 材料与方法第29-35页
    1 实验材料第29页
    2 实验试剂及实验仪器第29页
    3 试验方法第29-35页
        3.1 MS培养基的配制第29页
        3.2 拟南芥的种植第29页
        3.3 Hoagland营养液的配制(PH=5.4-5.8)第29-30页
        3.4 拟南芥的热激处理第30页
        3.5 拟南芥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第30页
        3.6 拟南芥细胞ATP含量的测定第30-31页
        3.7 蛋白质的提取第31页
        3.8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第31页
        3.9 H_2O_2的DAB组织染色第31页
        3.10 CATB法小量提取拟南芥基因组DNA第31-32页
        3.11 PCR扩增目的片段第32页
        3.12 拟南芥RNA的提取第32-33页
        3.13 RNA浓度及纯度的鉴定第33页
        3.14 两步法RT-PCR检测基因转录本的有无第33-34页
        3.15 DNA琼脂糖电泳第34-35页
三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5-56页
    1 叶绿体有缺陷的突变体热胁迫后的表型第35-47页
        1.1 热激处理表型观察第35-36页
        1.2 热激处理后生存率的观察统计第36-37页
        1.3 热激处理鲜重称量第37-38页
        1.4 热激处理叶绿素含量检测第38-40页
        1.5 热激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检测第40-41页
        1.6 热激处理ATP含量检测第41-42页
        1.7 热激处理后H_2O_2含量检测第42-45页
            1.7.1 H_2O_2含量变化的DAB检测第42-43页
            1.7.2 H_2O_2含量变化的定量检测第43-45页
        1.8 热激蛋白半定量的测定第45-47页
    2 叶绿体分裂缺陷的突变体在盐胁迫下的表型第47-51页
        2.1 盐胁迫对野生型和突变体萌发的影响第47-50页
        2.2 盐胁迫对植株生存率的影响第50-51页
    3 叶绿体缺陷的突变体在干旱胁迫下的表型第51-53页
        3.1 干旱胁迫对植株萌发的影响第51-52页
        3.2 干旱胁迫对植株生长的影响第52-53页
    4 叶绿体有缺陷的突变体在ABA处理的表型第53-56页
        4.1 ABA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第53-55页
        4.2 ABA对植株生长的影响第55-56页
四 讨论与结论第56-60页
    1、热激后生存率、植株鲜重、叶绿素含量变化表明叶绿体分裂缺陷的突变体耐热性低于野生型第56-57页
    2、热激处理后叶绿体分裂缺陷的突变体ATP含量降幅大于相应野生型第57页
    3、热激处理导致叶绿体缺失突变体体内H_2O_2含量比相应野生型有更大程度累积第57页
    4、热激处理后叶绿体分裂缺陷的突变体各类热激蛋白表达量均低于相应野生型第57页
    5、盐胁迫处理后叶绿体分裂缺陷的arc6突变体萌发率和生存率均低于野生型;而ftsZ突变体萌发率高于野生型,生存率低于野生型第57-58页
    6、干旱胁迫处理后叶绿体分裂缺陷的arc6突变体萌发率和生存率均低于野生型;而ftsZ突变体萌发率高于野生型,生存率与野生型无明显差异第58页
    7、植物激素ABA处理后叶绿体分裂缺陷的arc6突变体萌发率和生存率均低于野生型;而ftsZ突变体萌发率高于野生型,生存率与野生型无明显差异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拟南芥叶绿体J-蛋白突变体鉴定及功能初探
下一篇:狗尾草属rDNA基因间区序列分析及系统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