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6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4页 |
| ·国内高速铁路建设的需要 | 第11-12页 |
| ·理论研究的滞后 | 第12-13页 |
| ·急需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工程问题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3页 |
| ·超前预加固技术 | 第14-19页 |
| ·新意法 | 第19-23页 |
| ·武广客运专线关键工程浏阳河隧道工程的特点 | 第23-24页 |
| ·本文研究的问题 | 第24-25页 |
|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第25-26页 |
| 第2章 隧道掌子面稳定的控制理论与方法 | 第26-34页 |
| ·掌子面稳定的理论基础 | 第26-27页 |
| ·核心土的作用 | 第27-30页 |
| ·核心土的力学效应 | 第27-28页 |
| ·预留核心土的理论研究 | 第28-30页 |
| ·棚式超前预加固的机理 | 第30-31页 |
| ·管棚预支护原理 | 第30-31页 |
| ·管棚对掌子面稳定性的影响 | 第31页 |
| ·分步分块开挖的力学实质 | 第31-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3章 大断面隧道掌子面的稳定性分类 | 第34-55页 |
| ·引言 | 第34-36页 |
| ·大断面隧道定义 | 第34-35页 |
| ·通常大断面隧道的施工方法 | 第35-36页 |
| ·影响隧道稳定性的因素 | 第36-38页 |
| ·地质条件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 第36-37页 |
| ·断面几何参数的影响 | 第37页 |
| ·时间因素 | 第37-38页 |
| ·隧道掌子面失稳形式 | 第38-39页 |
| ·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分析理论 | 第39-42页 |
| ·条分法 | 第39-40页 |
| ·塑性极限分析 | 第40-42页 |
| ·隧道掌子面发生塑性破坏的断面尺寸及围岩级别 | 第42-47页 |
| ·数值模拟方法 | 第42-43页 |
| ·计算模型 | 第43页 |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3-47页 |
| ·不同围岩大断面隧道在无支护条件下的掌子面失稳特征 | 第47-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 第4章 掌子面失稳特征与超前预加固的关系 | 第55-67页 |
| ·引言 | 第55页 |
| ·超前预加固对大断面隧道掌子面破坏特征的影响 | 第55-61页 |
| ·棚式超前预加固的作用 | 第55-57页 |
| ·掌子面超前纤维锚杆的作用 | 第57-61页 |
| ·组合超前预加固对大断面隧道掌子面稳定性的作用 | 第61-65页 |
| ·组合超前预加固的形式 | 第61-62页 |
| ·不同超前预加固形式对掌子面稳定性的影响 | 第62-65页 |
| ·各级围岩大断面隧道超前预加固的形式及参数 | 第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 第5章 工程实例 | 第67-79页 |
| ·工程背景 | 第67页 |
| ·浏阳河隧道地质条件 | 第67页 |
| ·浏阳河隧道水文特征 | 第67页 |
| ·初期支护参数 | 第67页 |
| ·数值模拟 | 第67-70页 |
| ·浏阳河隧道超前预加固参数 | 第67-68页 |
| ·模型建立 | 第68页 |
| ·结果分析 | 第68-70页 |
| ·模型试验 | 第70-79页 |
| ·试验目的 | 第70-71页 |
| ·试验原理 | 第71-73页 |
| ·试验方案 | 第73-76页 |
| ·试验结果 | 第76-78页 |
| ·结果分析 | 第78-79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主要科研项目 | 第85页 |
| 发表的论文 | 第85页 |
| 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