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论 | 第9-38页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3页 |
二、研究路径与研究方法 | 第13-17页 |
三、核心概念和研究对象 | 第17-28页 |
四、研究综述和文献来源 | 第28-38页 |
第一章 藏族古代财产法的演变与渊源 | 第38-78页 |
第一节 藏族古代财产法的发展演变 | 第38-63页 |
一、史前时期——私有财产的出现和财产规范的萌芽 | 第39-46页 |
二、吐蕃王朝时期——藏族古代财产法的初创 | 第46-53页 |
三、分裂割据时期——藏族古代财产法的发展 | 第53-55页 |
四、教派时期——藏族古代财产法的成熟 | 第55-61页 |
五、小结 | 第61-63页 |
第二节 藏族古代财产法律渊源 | 第63-78页 |
一、成文法 | 第63-70页 |
二、习惯法 | 第70-76页 |
三、藏族古代财产法律渊源的特点 | 第76-78页 |
第二章 藏族古代财产主体及财产分类 | 第78-107页 |
第一节 藏族古代财产主体 | 第78-98页 |
一、概述 | 第78-79页 |
二、吐蕃王朝时期的财产主体 | 第79-87页 |
三、西藏农奴制社会的财产主体 | 第87-98页 |
第二节 藏族古代财产分类 | 第98-107页 |
一、土地 | 第98-100页 |
二、牲畜 | 第100-102页 |
三、奴隶 | 第102-104页 |
四、其他财产 | 第104-107页 |
第三章 财产的支配——藏族古代物权制度 | 第107-149页 |
第一节 概述 | 第107-115页 |
一、西藏古代财产法中的物权 | 第107-108页 |
二、物权的取得和行使 | 第108-114页 |
三、物权保护方法 | 第114-115页 |
第二节 藏族古代财产法中的所有权 | 第115-140页 |
一、土地所有权 | 第116-132页 |
二、牲畜所有权 | 第132-138页 |
三、其他动产所有权 | 第138-140页 |
第三节 藏族古代财产法中的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 第140-149页 |
一、藏族古代财产法中的用益物权 | 第140-146页 |
二、藏族古代财产法中的担保物权 | 第146-149页 |
第四章 财产的流转——藏族古代债权制度 | 第149-218页 |
第一节 西藏古代债权制度的发展 | 第149-157页 |
一、西藏古代债权制度的发展 | 第149-153页 |
二、西藏古代债的分类 | 第153-157页 |
第二节 契约之债 | 第157-190页 |
一、概述 | 第157-162页 |
二、买卖契约 | 第162-167页 |
三、借贷契约 | 第167-175页 |
四、借用契约 | 第175-176页 |
五、雇佣契约 | 第176-179页 |
六、互易契约 | 第179-182页 |
七、其他契约 | 第182-185页 |
八、契约的担保 | 第185-190页 |
第三节 侵权行为之债 | 第190-218页 |
一、藏族古代侵权行为法的历史发展 | 第190-198页 |
二、藏族古代侵权行为之债的构成要件和归责原则 | 第198-203页 |
三、藏族古代侵权行为的种类 | 第203-210页 |
四、藏族古代的侵权损害赔偿及免责事由 | 第210-218页 |
第五章 游牧文化视角下藏族古代财产法的特点 | 第218-271页 |
一、藏族游牧文化 | 第218-226页 |
二、藏族游牧文化的特点——移动性 | 第226-227页 |
三、移动性对藏族古代财产法的影响 | 第227-230页 |
四、游牧文化下藏族古代财产法的特点 | 第230-271页 |
(一) 团体性主体是藏族财产法史的重要民事主体 | 第230-239页 |
(二) 不动产制度简略而动产制度较为发达 | 第239-251页 |
(三) 赔命价、赔血价等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发达及适用范围泛化 | 第251-258页 |
(四) 藏族古代契约种类丰富、契约制度较为发达 | 第258-264页 |
(五) 藏族古代财产法的其他特点 | 第264-271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271-283页 |
致谢 | 第283-284页 |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第2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