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6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颗粒检测方法及技术现状 | 第11-15页 |
1.2.1 电感应法 | 第11-12页 |
1.2.2 沉降法 | 第12页 |
1.2.3 显微镜法 | 第12-13页 |
1.2.4 超声法 | 第13页 |
1.2.5 光散射法 | 第13-15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2章 FCCU 再生烟气在线分析仪探测器设计理论与技术基础 | 第16-32页 |
2.1 光的散射现象 | 第16-17页 |
2.1.1 不相关散射和相关散射 | 第16页 |
2.1.2 单散射和复散射 | 第16-17页 |
2.2 光的散射分类 | 第17-18页 |
2.2.1 瑞利散射 | 第17-18页 |
2.2.2 拉曼散射 | 第18页 |
2.3 Mie 散射理论 | 第18-26页 |
2.3.1 理论及发展 | 第18-19页 |
2.3.2 Mie 理论基本参数 | 第19-21页 |
2.3.3 Mie 理论基本公式 | 第21-24页 |
2.3.4 Mie 散射近似 | 第24-26页 |
2.4 朗伯——比尔定律 | 第26-29页 |
2.5 半导体激光器基础 | 第29-32页 |
2.5.1 半导体激光器简介 | 第29-30页 |
2.5.2 半导体激光器特性简介 | 第30-32页 |
第3章 FCCU 再生烟气在线分析仪探测器总体方案设计 | 第32-37页 |
3.1 FCCU 再生烟气构成与介质特性 | 第32-34页 |
3.1.1 反再系统工艺流程介绍 | 第32-33页 |
3.1.2 FCCU 再生烟气介质特性 | 第33-34页 |
3.1.3 催化剂颗粒跑损原因分析 | 第34页 |
3.1.4 FCCU 再生烟气在线监测需求分析 | 第34页 |
3.2 FCCU 再生烟气在线分析仪探测器技术指标设计 | 第34-35页 |
3.3 FCCU 再生烟气在线分析仪总体方案设计 | 第35-37页 |
3.3.1 FCCU 再生烟气在线分析仪功能设计 | 第35-36页 |
3.3.2 在线探测器总体设计 | 第36-37页 |
第4章 FCCU 再生烟气分析仪在线探测器详细设计 | 第37-52页 |
4.1 颗粒物散射现象仿真分析 | 第37-40页 |
4.1.1 入射光波长对散射的影响 | 第37-38页 |
4.1.2 颗粒粒度对散射的影响 | 第38-39页 |
4.1.3 颗粒折射率对散射的影响 | 第39-40页 |
4.2 探测器激光光源波长选择 | 第40-42页 |
4.2.1 辐射波长分析 | 第40-41页 |
4.2.2 半导体激光二极管波长选择设计 | 第41-42页 |
4.3 探测器光路与光电转换单元设计 | 第42-46页 |
4.3.1 探测器光路单元设计 | 第42-43页 |
4.3.2 探测器光电转换单元设计 | 第43-46页 |
4.4 探测器探头单元设计 | 第46-50页 |
4.4.1 探测器结构设计 | 第46-47页 |
4.4.2 探测器关键部件设计 | 第47-50页 |
4.5 探测器模拟实验系统设计 | 第50-52页 |
第5章 部分实验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52-67页 |
5.1 实验方案及数据采集系统 | 第52-58页 |
5.1.1 实验方案 | 第52-53页 |
5.1.2 实验装置及数据采集系统 | 第53-58页 |
5.2 颗粒物浓度及粒度测量的数学模型 | 第58-61页 |
5.3 气-固模拟测试结果 | 第61-66页 |
5.3.1 遮光性测试 | 第61-62页 |
5.3.2 实验结果 | 第62-64页 |
5.3.3 数据分析 | 第64-66页 |
5.4 测试结果分析 | 第66-67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