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雷达论文--雷达:按体制分论文--相控阵雷达论文

有源相控阵雷达多通道接收系统设计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10-12页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第10页
    1.2 有源相控阵雷达多通道接收系统发展现状第10-11页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1页
    1.4 论文的结构第11-12页
2 有源相控阵雷达多通道系统论述第12-29页
    2.1 有源相控阵雷达多通道接收系统综述第12页
    2.2 多通道接收系统的各项指标第12-13页
    2.3 大动态接收通道第13-23页
        2.3.1 接收机动态范围定义第13-14页
        2.3.2 影响动态范围的因素第14页
        2.3.3 接收通道增益的设计第14-18页
        2.3.4 三阶互调截点第18-21页
        2.3.5 无假响应动态范围与有关参数的关系第21-23页
    2.4 中频采样和数据打包第23-26页
        2.4.1 过采样和处理得益第23-24页
        2.4.2 欠采样和去干扰第24页
        2.4.3 变换增益和灵敏度第24-25页
        2.4.4 ADC杂散信号和Dither第25页
        2.4.5 ADC时钟抖动第25-26页
        2.4.6 相位噪声的影响第26页
    2.5 多通道接收系统多通道间隔离技术第26-27页
    2.6 DDS芯片的选择第27页
    2.7 BIT设计第27-28页
        2.7.1 开机自检BIT第27-28页
        2.7.2 周期BIT第28页
        2.7.3 联机BIT第28页
    2.8 雷达控制单元技术第28-29页
        2.8.1 多路时域控制信号同步技术第28页
        2.8.2 大容量数据传输技术第28页
        2.8.3 强实时要求的系统控制软件的设计技术第28-29页
3 有源相控阵雷达多通道系统的组成和设计第29-47页
    3.1 多通道接收机的设计第29-34页
        3.1.1 多通道接收前端的设计第32-33页
        3.1.2 数字处理模块的设计第33-34页
        3.1.3 接口模块的设计第34页
        3.1.4 多路本振、时钟和BIT信号分配的设计第34页
    3.2 频率源的设计第34-40页
        3.2.1 多点频率产生的设计第36-38页
        3.2.2 DDS电路的设计第38-39页
        3.2.3 接口模块的设计第39页
        3.2.4 信号放大电路设计第39-40页
    3.3 雷达控制系统的设计第40-47页
        3.3.1 雷控计算机第43页
        3.3.2 定时器第43页
        3.3.3 定时接口第43-44页
        3.3.4 控制接口前板第44页
        3.3.5 控制接口后板第44页
        3.3.6 同步控制前板第44-45页
        3.3.7 同步控制后板第45页
        3.3.8 电源1第45页
        3.3.9 电源2第45页
        3.3.10 实时控制软件的设计第45-47页
4 有源相控阵雷达多通道接收系统的测试和结论第47-57页
    4.1 有源相控阵雷达多通道接收系统的测试环境和重要指标第47页
        4.1.1 有源相控阵雷达多通道接收系统的测试环境第47页
        4.1.2 有源相控阵雷达多通道接收系统的重要指标第47页
    4.2 重要指标的测试步骤第47-55页
        4.2.1 动态范围第47-48页
        4.2.2 增益控制第48-49页
        4.2.3 接收通道增益第49页
        4.2.4 主脉冲消隐第49页
        4.2.5 通道输出隔离度第49-50页
        4.2.6 通道间一致性第50-51页
        4.2.7 通道带内起伏第51页
        4.2.8 A/D变换器动态第51页
        4.2.9 输出数据同步测试第51-52页
        4.2.10 激励信号功率第52页
        4.2.11 激励信号相位噪声第52-53页
        4.2.12 激励信号杂散谱抑制度第53页
        4.2.13 本振信号频率第53-54页
        4.2.14 本振信号相位噪声第54页
        4.2.15 本振杂散第54页
        4.2.16 主杂波跟踪频率第54-55页
        4.2.17 频率捷变时间第55页
    4.3 系统测试结果和结论第55-57页
        4.3.1 系统测试结果第55-56页
        4.3.2 系统测试结论第56-57页
5 论文总结与展望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齐鲁石化公司招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H.264的数字视频加密与隐私保护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