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概况 | 第12-20页 |
第一节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的内涵及与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的区别 | 第12-16页 |
一、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的内涵 | 第12-14页 |
二、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与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的区别 | 第14-16页 |
第二节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实施的目的与基础 | 第16-20页 |
一、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实施的目的 | 第16-17页 |
二、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 第17-20页 |
第二章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理论上有效实践中无效的原因分析 | 第20-30页 |
第一节 理论上有效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 第20-21页 |
第二节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实践中无效的原因 | 第21-30页 |
第三章 作为制度组合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 第30-50页 |
第一节 基于环境单位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模式 | 第30-35页 |
一、 现行基于行政区划的环境管理存在的弊端 | 第30-32页 |
二、 自然形成的“环境单位”和人为划定的“环境单位” | 第32-33页 |
三、 实施基于环境单位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模式 | 第33-35页 |
第二节 可借鉴的美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 第35-37页 |
第三节 构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实现污染控制目标的重要制度 | 第37-50页 |
一、 纳污总量测算制度 | 第37-39页 |
二、 排放量统计制度 | 第39-40页 |
三、 排放量初始分配制度 | 第40-44页 |
四、 排污配额交易制度 | 第44-46页 |
五、 排放监管制度 | 第46-47页 |
六、 超量排放责任制度 | 第47-50页 |
第四章 保障推进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有效落实的举措 | 第50-57页 |
第一节 制定与完善必要的法律文件 | 第50-52页 |
第二节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与其他制度的协调与配合 | 第52-57页 |
一、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第52-55页 |
二、 清洁生产机制与循环经济中的主要制度 | 第55-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个人简历 | 第63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