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化学论文--环境污染化学论文

溶解性有机质对生物质黑碳吸附/解吸五氯苯酚的影响

致谢第6-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4页
    1.1 引言第13页
    1.2 黑碳研究概况第13-18页
        1.2.1 黑碳的来源与特征第13-14页
        1.2.2 沉积物中黑碳的含量第14页
        1.2.3 黑碳对HOCs吸附的研究第14-17页
        1.2.4 黑碳对HOCs解吸的研究第17-18页
    1.3 溶解性有机质第18-20页
        1.3.1 溶解性有机质的概念与组成第18-19页
        1.3.2 溶解性有机质与有机污染物的作用第19-20页
    1.4 黑碳与溶解性有机质的作用第20-23页
        1.4.1 老化过程中黑碳吸附能力的变化第20-21页
        1.4.2 黑碳与溶解性有机质的作用机理第21-23页
    1.5 论文的研究目标和技术路线第23-24页
        1.5.1 研究目标第23页
        1.5.2 技术路线第23-24页
第二章 DOMs对秸秆碳表面性质及吸附性能的影响第24-40页
    2.1 引言第24-25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5-28页
        2.2.1 秸秆碳的制备第25页
        2.2.2 负载DOMs前后秸秆碳的理化性质第25-26页
        2.2.3 DOMs对秸秆碳吸附PCP的影响第26-28页
        2.2.4 PCP测定方法第28页
        2.2.5 数据处理第28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8-38页
        2.3.1 秸秆碳的扫描电镜第28-29页
        2.3.2 秸秆碳的元素组成与比表面积第29-30页
        2.3.3 秸杆碳的FTIR图谱第30-31页
        2.3.4 秸杆碳的表面官能团第31-32页
        2.3.5 DOMs对秸杆碳吸附PCP的影响第32-38页
    2.4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三章 沉积物中DOMs对秸秆碳吸附PCP的影响第40-57页
    3.1 引言第40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40-42页
        3.2.1 沉积物的采集与理化性质第40页
        3.2.2 新鲜态沉积物-秸秆碳-DOMs体系对PCP的吸附第40-42页
        3.2.3 老化态沉积物-秸秆碳-DOMs体系对PCP的吸附第42页
        3.2.4 PCP测定方法第42页
        3.2.5 数据处理第4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2-55页
        3.3.1 沉积物-DOMs体系对PCP的吸附第42-44页
        3.3.2 沉积物-秸杆碳体系对PCP的吸附第44-45页
        3.3.3 新鲜态沉积物-秸秆碳-DOMs体系对PCP的吸附第45-47页
        3.3.4 老化态沉积物-秸秆碳-DOMs体系对PCP的吸附第47-52页
        3.3.5 秸秆碳吸附贡献率随老化时间的变化第52-53页
        3.3.6 各吸附参数随老化时间的变化第53-55页
    3.4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四章 沉积物中腐植酸对秸秆碳Tenax解吸动力学的影响第57-71页
    4.1 引言第57-58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58-59页
        4.2.1 老化样品的制备第58页
        4.2.2 Tenax辅助解吸实验第58页
        4.2.3 沉积物中自由态PCP的提取第58页
        4.2.4 数据处理第58-59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9-70页
        4.3.1 新鲜态沉积物-秸秆碳-腐植酸体系中PCP的解吸动力学第59-62页
        4.3.2 老化态沉积物-秸秆碳-腐植酸体系中PCP的解吸动力学第62-65页
        4.3.3 解吸动力学参数与吸附参数相关性分析第65-67页
        4.3.4 沉积物-秸秆碳-腐植酸体系中PCP生物有效性的估算第67-70页
    4.4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1-73页
    5.1 研究结论第71-72页
    5.2 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83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第83-84页
文中缩略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疏水性多孔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水样中类固醇类污染物的分析与去除应用
下一篇:具有赣客家文化元素的生态服装创新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