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4-8页 |
| 摘要 | 第8-10页 |
| 英汉缩略词对照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 1.1 谱系地理学简述 | 第11-17页 |
| 1.1.1 谱系地理学理论 | 第11-12页 |
| 1.1.2 谱系地理学在植物研究上的应用 | 第12-17页 |
| 1.2 泡桐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 1.2.1 泡桐属的分类 | 第17-19页 |
| 1.2.2 泡桐属的历史演化 | 第19-20页 |
| 1.2.3 白花泡桐的地理分布研究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白花泡桐谱系地理学研究 | 第22-60页 |
| 2.1 基于CPDNA单倍型的白花泡桐谱系地理学研究 | 第22-41页 |
| 2.1.1 试验材料 | 第22-23页 |
| 2.1.2 研究方法 | 第23-31页 |
| 2.1.3 研究结果 | 第31-41页 |
| 2.2 白花泡桐的ITS谱系地理学研究 | 第41-52页 |
| 2.2.1 试验材料 | 第41页 |
| 2.2.2 研究方法 | 第41-43页 |
| 2.2.3 研究结果 | 第43-52页 |
| 2.3 讨论 | 第52-60页 |
| 2.3.1 白花泡桐遗传多样性 | 第52-53页 |
| 2.3.2 白花泡桐遗传结构 | 第53-54页 |
| 2.3.3 种群动态历史 | 第54页 |
| 2.3.4 谱系地理结构及分化时间 | 第54-55页 |
| 2.3.5 冰期避难所 | 第55-58页 |
| 2.3.6 白花泡桐种群的保护 | 第58-60页 |
| 第三章 白花泡桐与近缘种的亲缘关系 | 第60-66页 |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60-62页 |
| 3.1.1 试验材料 | 第60-61页 |
| 3.1.2 研究方法 | 第61-62页 |
| 3.2 结果分析 | 第62-63页 |
| 3.2.1 叶绿体DNA序列的差异分析 | 第62-63页 |
| 3.2.2 泡桐属植物的亲缘关系分析 | 第63页 |
| 3.3 讨论 | 第63-66页 |
| 第四章 白花泡桐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66-77页 |
| 4.1 试验材料 | 第66-67页 |
| 4.2 试验方法 | 第67-69页 |
| 4.2.1 白花泡桐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67页 |
| 4.2.2 AFLP反应体系及引物筛选 | 第67-69页 |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69-75页 |
| 4.3.1 AFLP扩增片段多态性 | 第69-70页 |
| 4.3.2 遗传多样性 | 第70页 |
| 4.3.3 遗传分化 | 第70-72页 |
| 4.3.4 遗传一致度和遗传距离 | 第72页 |
| 4.3.5 聚类分析 | 第72-75页 |
| 4.4 讨论 | 第75-77页 |
| 4.4.1 遗传多样性 | 第75-76页 |
| 4.4.2 遗传分化 | 第76页 |
| 4.4.3 亲缘关系 | 第76-77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77-79页 |
| 5.1 遗传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 | 第77页 |
| 5.2 种群历史动态分析 | 第77页 |
| 5.3 系统发育分析 | 第77-78页 |
| 5.4 白花泡桐种群的保护策略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96页 |
|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96-97页 |
| ABSTRACT | 第97-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