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 ·问题意识与学术价值 | 第9-11页 |
| ·选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 第11-15页 |
| ·国内研究成果 | 第11-13页 |
| ·国外研究成果 | 第13-15页 |
| ·分析路径、框架、主要观点 | 第15-17页 |
| ·研究的内容框架与主要观点 | 第15页 |
| ·研究的分析框架:国际化与国内政治互动模型的建构 | 第15-17页 |
|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创新点 | 第17-1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创新点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国际化与国内政治互动进程中的菲律宾民主转型 | 第19-28页 |
| ·理解民主转型:研究范式及相关概念辨析 | 第19-23页 |
| ·民主转型的研究范式 | 第19-21页 |
| ·国际化与国内政治互动进程中的民主转型:概念阐释 | 第21-23页 |
| ·民主转型与范式转换:国际化与国内政治互动的视角 | 第23-26页 |
| ·从国际到国内:国内政治变迁的国际根源 | 第24-25页 |
| ·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的互动 | 第25-26页 |
| ·菲律宾民主转型:基于“国内-国际互动”的模型建构 | 第26-28页 |
| 第三章 后马科斯时代的菲律宾民主化进程及特点(1986-2009) | 第28-33页 |
| ·背景条件:后马科斯时代菲律宾民主的演进概况回顾 | 第28-29页 |
| ·战后民主的实验及终结(1946 年—1972 年) | 第28页 |
| ·马科斯上台后的威权统治(1972 年—1986 年) | 第28页 |
| ·“二月革命”后民主化的回归(1986 年—2009 年) | 第28-29页 |
| ·基本进程:东盟一体化进程中菲律宾民主转型的特点 | 第29-33页 |
| ·后马科斯时代菲律宾推行民主化的努力 | 第29-30页 |
| ·后马科斯时代菲律宾民主转型的主要特征 | 第30-33页 |
| 第四章 菲律宾民主转型的动因及机制分析 | 第33-50页 |
| ·国内政治变迁与菲律宾民主转型 | 第33-41页 |
| ·政党体制变迁与民主化进程 | 第33-34页 |
| ·市民社会与菲律宾民主转型 | 第34-37页 |
| ·国内精英阶层与大众的互动 | 第37-38页 |
| ·政治转型时期的文化因素 | 第38-39页 |
| ·经济发展战略与民主转型 | 第39-41页 |
| ·“颠倒的第二种意象”:国际因素与菲律宾民主转型 | 第41-50页 |
| ·菲律宾政治发展中的美国因素 | 第41-43页 |
| ·东盟一体化与菲律宾民主转型 | 第43-47页 |
| ·非国家行为体与菲律宾民主转型 | 第47-50页 |
| 第五章 菲律宾民主转型的困境以及存在的问题 | 第50-58页 |
| ·国内制约因素分析 | 第50-52页 |
| ·封建家族势力根深蒂固 | 第50-51页 |
| ·军人干政传统长期存在 | 第51页 |
| ·民族、宗教问题的痼疾 | 第51-52页 |
| ·国内市民社会远不成熟 | 第52页 |
| ·天主教会势力热衷政治 | 第52页 |
| ·国际制约因素分析 | 第52-56页 |
| ·后金融危机时代菲律宾的经济发展严重受阻 | 第53-55页 |
| ·东盟地区整合对国内政治稳定的不确定影响 | 第55页 |
| ·国际反恐势力的渗透对国内政治稳定的影响 | 第55-56页 |
| ·国内政治变迁和国际化压力与民主转型的相关性及其局限性 | 第56-58页 |
| 结语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