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uzzing技术的漏洞发现方法的研究与设计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3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和文章结构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漏洞挖掘技术的研究 | 第13-28页 |
2.1 漏洞概述 | 第13-19页 |
2.1.1 漏洞的概念 | 第13页 |
2.1.2 漏洞产生的原因 | 第13-14页 |
2.1.3 漏洞的分类 | 第14-19页 |
2.2 漏洞挖掘技术 | 第19-22页 |
2.2.1 白盒测试 | 第19-20页 |
2.2.2 黑盒测试 | 第20-21页 |
2.2.3 灰盒测试 | 第21-22页 |
2.3 Fuzzing测试 | 第22-25页 |
2.3.1 Fuzzing测试的概念 | 第22页 |
2.3.2 Fuzzing技术的分类 | 第22-23页 |
2.3.3 Fuzzing测试的过程 | 第23-25页 |
2.4 开源框架 | 第25-27页 |
2.4.1 Sulley框架的结构 | 第25-26页 |
2.4.2 Sulley的优缺点 | 第26-27页 |
2.5 本章总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Fuzzing测试框架和策略 | 第28-44页 |
3.1 Fuzzing测试的研究成果 | 第28-30页 |
3.2 Fuzzing测试框架和策略 | 第30-35页 |
3.2.1 历史漏洞分析及测试用例的生成举例 | 第31-33页 |
3.2.2 测试用例去重模块 | 第33-35页 |
3.3 改进的遗传算法 | 第35-43页 |
3.3.1 算法基本框架 | 第36-37页 |
3.3.2 Fuzzing测试中的改进的遗传算法 | 第37-40页 |
3.3.3 算法性能对比 | 第40-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系统设计实现及仿真验证 | 第44-71页 |
4.1 Fuzzing测试系统总体框架 | 第44-46页 |
4.2 客户端设计 | 第46-57页 |
4.2.1 测试用例生成模块 | 第46-56页 |
4.2.2 Fuzzing漏洞挖掘器模块 | 第56-57页 |
4.3 服务器端功能设计 | 第57-59页 |
4.3.1 进程监控模块 | 第57-58页 |
4.3.2 代码覆盖率检测 | 第58-59页 |
4.4 实验环境搭建 | 第59-61页 |
4.5 仿真实验 | 第61-70页 |
4.5.1 仿真实验的具体流程 | 第61页 |
4.5.2 FTP服务器软件的测试 | 第61-67页 |
4.5.3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67-7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5.1 总结 | 第71-72页 |
5.2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