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邮电经济论文--电信论文--电信企业组织和经营管理论文

我国移动虚拟运营商商业模式分析--以Y公司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一 绪论第8-13页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的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9页
    1.2 相关文献综述第9-11页
        1.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第9-10页
        1.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第10-11页
    1.3 研究方法第11页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第11-13页
二 虚拟运营商及商业模式第13-19页
    2.1 虚拟运营商的相关理论第13-14页
        2.1.1 移动虚拟运营商的概念第13页
        2.1.2 移动虚拟运营商的分类第13-14页
    2.2 商业模式相关理论第14-19页
        2.2.1 商业模式的概念及分类第14-16页
        2.2.2 商业模式的构成因素第16页
        2.2.3 商业模式的设计第16-19页
三 国内外移动虚拟运营商发展分析第19-26页
    3.1 国外移动虚拟运营商发展分析第19-22页
        3.1.1 英国维珍公司第19-20页
        3.1.2 Lebara Mobile第20页
        3.1.3 日本I-MODE第20-22页
    3.2 国内虚拟运营商发展分析第22-23页
        3.2.1 蜗牛移动第22页
        3.2.2 苏宁互联第22-23页
        3.2.3 迪信通第23页
    3.3 综合分析第23-26页
四 我国虚拟运营商的环境分析第26-30页
    4.1 PEST分析第26-28页
        4.1.1 政治和法律环境因素第26页
        4.1.2 经济环境因素第26-27页
        4.1.3 社会和文化环境因素第27页
        4.1.4 技术文化环境因素第27-28页
    4.2 SWOT分析第28-30页
        4.2.1 优势分析第28页
        4.2.2 劣势分析第28-29页
        4.2.3 机会分析第29页
        4.2.4 威胁分析第29-30页
五 基于市场需求的移动虚拟运营商商业模式分析第30-35页
    5.1“低价服务”商业模式第30-31页
        5.1.1 “低价服务”模式的优势第30-31页
        5.1.2 “低价服务”模式的局限性第31页
    5.2“物物互联”商业模式第31-32页
        5.2.1 “物物互联”模式的优势第31-32页
        5.2.2 “物物互联”模式的局限性第32页
    5.3“业务绑定”商业模式第32-33页
        5.3.1 “业务绑定”模式的优势第32-33页
        5.3.2 “业务绑定”商业模式的局限性第33页
    5.4“合创平台”商业模式第33-35页
        5.4.1 “合创平台”商业模式的优势第33-34页
        5.4.2 “合创平台”商业模式的局限性第34-35页
六 Y公司商业模式的案例分析第35-45页
    6.1 Y公司概况第35页
    6.2 Y公司虚拟运营商业务发展情况第35-40页
        6.2.1 Y公司虚拟运营商部门组织框架概况第36页
        6.2.2 Y公司虚拟运营商部门销售情况分析第36-37页
        6.2.3 Y公司虚拟运营商部门产品资费介绍第37-40页
    6.3 Y公司目前商业模式发展情况第40-41页
        6.3.1 利用手机APP,实现简单的服务互通第40-41页
        6.3.2 利用物联网,整合部分的传统资源第41页
    6.4 Y公司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第41-42页
        6.4.1 MVNO的模式过于简单第41页
        6.4.2 产品的种类过于单一第41-42页
        6.4.3 渠道的分配过于局限第42页
    6.5 适合Y公司的商业模式的分析第42-45页
        6.5.1 Y公司商业模式的选择-“合创平台”第42页
        6.5.2 Y公司选择“合创平台”商业模式的原因第42-43页
        6.5.3 Y公司选择“合创平台”商业模式的局限性第43-45页
七 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筹资方属性和项目属性对众筹项目筹资目标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