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1.1.1 5G系统需求及其关键技术 | 第10-13页 |
1.1.2 课题来源 | 第13页 |
1.2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3-15页 |
1.2.1 D2D对LTE及其演进系统的干扰评估 | 第13-14页 |
1.2.2 D2D与LTE及其演进系统的网络共存研究 | 第14页 |
1.2.3 LAA的干扰评估 | 第14-15页 |
1.3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1.4 本章小节 | 第16-18页 |
第二章 D2D与LTE及其演进系统的干扰评估 | 第18-34页 |
2.1 D2D的产生与共存 | 第18-20页 |
2.1.1 D2D技术产生与发展 | 第18-20页 |
2.1.2 D2D与LTE及其演进系统共存 | 第20页 |
2.2 D2D对LTE及其演进系统的干扰评估 | 第20-32页 |
2.2.1 仿真假设及参数 | 第21-24页 |
2.2.2 干扰场景分析 | 第24-28页 |
2.2.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28-3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D2D通信业务连续性方案研究与评估 | 第34-46页 |
3.1 D2D功率控制技术研究 | 第34-41页 |
3.1.1 恒定功率通信问题描述 | 第34-36页 |
3.1.2 功率控制方案研究 | 第36-37页 |
3.1.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37-41页 |
3.2 D2D模式切换技术研究 | 第41-45页 |
3.2.1 单模式通信问题描述 | 第41页 |
3.2.2 模式切换方案研究 | 第41-42页 |
3.2.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2-4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基于LAA技术的系统干扰共存评估 | 第46-60页 |
4.1 LAA及其关键技术 | 第46-51页 |
4.1.1 LAA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 第46-48页 |
4.1.2 基于LAA的网络共存技术 | 第48-49页 |
4.1.3 LAA关键技术 | 第49-51页 |
4.2 系统共存仿真评估 | 第51-58页 |
4.2.1 仿真假设及参数 | 第51-56页 |
4.2.2 共存场景分析 | 第56页 |
4.2.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6-5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5.1 全文研究工作总结 | 第60-61页 |
5.2 后续工作研究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附录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提案及专利目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