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论文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尾矿库环境影响分析及安全评价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4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2-14页
        1.2.3 综合分析第14页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第14-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页
        1.3.3 技术路线第15-17页
2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尾矿库概述第17-30页
    2.1 尾矿库概述第17-21页
        2.1.1 尾矿库相关概念第17-18页
        2.1.2 尾矿库系统组成第18-19页
        2.1.3 尾矿库类型及特点第19-21页
    2.2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概述第21-24页
        2.2.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概况第21页
        2.2.2 中线水源地介绍第21-23页
        2.2.3 商洛水源地介绍第23-24页
    2.3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尾矿库现状第24-29页
        2.3.1 尾矿库分布情况第24-27页
        2.3.2 水源地尾矿库特点第27-28页
        2.3.3 水源地尾矿库安全现状第28-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3 尾矿库对水源地环境影响分析第30-40页
    3.1 水源地环境影响因素第30-31页
        3.1.1 资源开发第30页
        3.1.2 土地利用结构第30-31页
        3.1.3 非点源污染第31页
    3.2 尾矿库对水源地环境影响范围第31-34页
        3.2.1 水体污染第31-32页
        3.2.2 土壤污染第32-33页
        3.2.3 大气污染第33页
        3.2.4 植被损毁第33-34页
    3.3 尾矿库对水源地环境影响机理第34-39页
        3.3.1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第34-36页
        3.3.2 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第36-37页
        3.3.3 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第37页
        3.3.4 重金属的迁移与转化第37-39页
    3.4 本章小结第39-40页
4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尾矿库安全评价模型第40-67页
    4.1 尾矿库安全评价必要性分析第40页
    4.2 尾矿库不同阶段危险识别第40-44页
        4.2.1 建设阶段第41-42页
        4.2.2 运行阶段第42-43页
        4.2.3 闭库阶段第43-44页
    4.3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第44-54页
        4.3.1 指标建立原则第44-45页
        4.3.2 尾矿库建设阶段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第45-47页
        4.3.3 尾矿库运行阶段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第47-51页
        4.3.4 尾矿库闭库阶段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第51-54页
    4.4 综合赋权法计算指标权重第54-64页
        4.4.1 指标权重计算方法第54-56页
        4.4.2 指标权重计算与分析第56-64页
    4.5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第64-66页
        4.5.1 安全评价方法第64页
        4.5.2 评价方法应用步骤第64-66页
    4.6 本章小结第66-67页
5 实例分析?以洛南县DS尾矿库为例第67-83页
    5.1 工程概况第67-70页
        5.1.1 现状概况第67-70页
        5.1.2 安全管理第70页
    5.2 评价模型应用第70-77页
        5.2.1 综合评价计算第70-75页
        5.2.2 安全评价结果第75页
        5.2.3 环境风险分析第75-77页
    5.3 安全管理对策分析第77-82页
        5.3.1 建设管理第78-79页
        5.3.2 运行管理第79-80页
        5.3.3 闭库管理第80-81页
        5.3.4 应急管理第81-82页
    5.4 本章小结第82-83页
6.结论与展望第83-85页
    6.1 结论第83-84页
    6.2 展望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90页
致谢第90-91页
附录第91页
    一、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91页
    二、硕士期间主持或参与的科研课题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铁氧化物对有机胂类药物的吸附行为研究
下一篇:泰山图形分析及在旅游服饰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