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28页 |
1.1 高分子聚合物在纳米给药系统中的应用概况 | 第19页 |
1.2 常用于蛋白质多肽类药物纳米给药系统的高分子聚合物 | 第19-22页 |
1.2.1 壳聚糖 | 第19-20页 |
1.2.2 海藻酸盐-壳聚糖共混药物载体 | 第20页 |
1.2.3 环糊精 | 第20-21页 |
1.2.4 聚乳酸类 | 第21页 |
1.2.5 聚己内酯类 | 第21-22页 |
1.2.6 聚氰基丙烯酸烷酯 | 第22页 |
1.3 载药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 第22-23页 |
1.3.1 溶剂挥发法 | 第22页 |
1.3.2 薄膜分散法 | 第22页 |
1.3.3 透析法 | 第22页 |
1.3.4 乳化法 | 第22-23页 |
1.3.5 界面聚合法 | 第23页 |
1.3.6 超临界流体技术 | 第23页 |
1.4 负载蛋白质多肽类药物的纳米给药系统 | 第23-26页 |
1.4.1 两亲性聚合物胶束纳米粒 | 第23页 |
1.4.2 固体脂质纳米粒 | 第23-24页 |
1.4.3 聚电解质纳米粒 | 第24页 |
1.4.4 聚乙二醇修饰的纳米粒 | 第24-25页 |
1.4.5 凝集素修饰的纳米粒 | 第25-26页 |
1.5 本课题的提出与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二章 五嵌段嵌段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28-44页 |
2.1 材料和仪器 | 第28-29页 |
2.1.1 主要材料 | 第28页 |
2.1.2 主要仪器 | 第28-2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9-31页 |
2.2.1 试剂预处理 | 第29页 |
2.2.2 不同分子量五嵌段聚合物的合成 | 第29-30页 |
2.2.3 合成产物的表征分析 | 第30-3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1-42页 |
2.3.1 合成产物的红外光谱表征结果 | 第32-34页 |
2.3.2 合成产物的核磁氢谱表征结果 | 第34-40页 |
2.3.3 临界聚集浓度值的测定 | 第40-42页 |
2.4 小结 | 第42-44页 |
第三章 五嵌段聚合物载胰岛素纳米粒的制备 | 第44-51页 |
3.1 仪器和试剂 | 第44页 |
3.1.1 试剂 | 第44页 |
3.1.2 仪器 | 第4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4-46页 |
3.2.1 五嵌段聚合物聚合物载胰岛素纳米粒的制备 | 第44-45页 |
3.2.2 胰岛素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45页 |
3.2.3 载胰岛素纳米粒包封率与载药量的测定 | 第45页 |
3.2.4 载胰岛素纳米粒粒径和多分散指数的测定 | 第45-46页 |
3.2.5 载胰岛素纳米粒的形态表征 | 第46页 |
3.2.6 统计学分析 | 第4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6-50页 |
3.3.1 胰岛素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46-47页 |
3.3.2 载胰岛素纳米粒包封率与载药量的测定 | 第47-48页 |
3.3.3 载胰岛素纳米粒粒径和多分散指数的测定 | 第48-49页 |
3.3.4 载胰岛素纳米粒的形态表征 | 第49-50页 |
3.4 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五嵌段聚合物载胰岛素纳米粒的体内外释放性质考察 | 第51-79页 |
4.1 材料和仪器 | 第51-52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52-54页 |
4.2.1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52页 |
4.2.2 五嵌段聚合物载胰岛素纳米粒的制备 | 第52页 |
4.2.3 体外释放介质的选择 | 第52-53页 |
4.2.4 体外释放性质考察 | 第53页 |
4.2.5 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 | 第53页 |
4.2.6 体内降血糖作用考察 | 第53页 |
4.2.7 统计学分析 | 第53-5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4-77页 |
4.3.1 载胰岛素纳米粒的体外释放研究 | 第54-57页 |
4.3.2 体外释放曲线模型的介绍与拟合 | 第57-71页 |
4.3.3 体外释药方程拟合结果 | 第71-74页 |
4.3.4 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建立 | 第74-75页 |
4.3.5 五嵌段聚合物载胰岛素纳米粒的体内降血糖效果 | 第75-77页 |
4.4 小结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7页 |
缩略词 | 第87-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