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糠制备生物炭及其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前言 | 第11-12页 |
1.2 生物质及生物质能源 | 第12-14页 |
1.2.1 生物质和生物质能的概念 | 第12页 |
1.2.2 生物质资源 | 第12-13页 |
1.2.3 生物质能源的特点和意义 | 第13页 |
1.2.4 生物质快速裂解技术 | 第13-14页 |
1.3 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国内外研究 | 第14-16页 |
1.3.1 生物炭的概念及性质 | 第14页 |
1.3.2 生物炭对土壤的理化性质的作用 | 第14-15页 |
1.3.3 生物炭对作物产量的作用 | 第15页 |
1.3.4 生物炭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作用 | 第15-16页 |
1.4 菌糠资源的开发现状 | 第16-17页 |
1.4.1 作为二次栽培基质 | 第16页 |
1.4.2 作为肥料 | 第16-17页 |
1.4.3 作为饲料 | 第17页 |
1.4.4 菌糠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 第17页 |
1.5 微波裂解技术的简介 | 第17-18页 |
1.6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8-21页 |
1.6.1 课题来源 | 第18页 |
1.6.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6.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菌糠微波裂解工艺研究 | 第21-36页 |
2.1 前言 | 第21页 |
2.2 试验原料与仪器设备 | 第21-22页 |
2.2.1 试验原料 | 第21页 |
2.2.2 试验仪器与试剂 | 第21-22页 |
2.3 试验原料的分析 | 第22-26页 |
2.3.1 原料的成分分析 | 第22-25页 |
2.3.1.1 水分测定 | 第22-23页 |
2.3.1.2 灰分测定 | 第23页 |
2.3.1.3 挥发份测定 | 第23-24页 |
2.3.1.4 半纤维素含量测定 | 第24页 |
2.3.1.5 纤维素含量测定 | 第24-25页 |
2.3.1.6 木质素含量测定 | 第25页 |
2.3.2 原料的热分析 | 第25-26页 |
2.4 菌糠的微波裂解试验 | 第26-29页 |
2.4.1 微波裂解试验装置 | 第26-28页 |
2.4.2 微波裂解工艺流程 | 第28页 |
2.4.3 菌糠微波裂解工艺参数单因素实验 | 第28-29页 |
2.4.3.1 裂解温度 | 第28页 |
2.4.3.2 微波功率 | 第28页 |
2.4.3.3 微波吸收剂添加量 | 第28-29页 |
2.4.3.4 裂解时间 | 第29页 |
2.4.3.5 实验方法 | 第29页 |
2.5 结果与讨论 | 第29-35页 |
2.5.1 原料成分分析 | 第29-30页 |
2.5.2 原料的热重分析 | 第30-31页 |
2.5.3 菌糠微波裂解工艺单因素实验 | 第31-35页 |
2.5.3.1 裂解温度对微波裂解工艺的影响 | 第31-32页 |
2.5.3.2 功率对微波裂解工艺的影响 | 第32-33页 |
2.5.3.3 时间对微波裂解工艺的影响 | 第33-34页 |
2.5.3.4 吸收剂添加量对微波裂解工艺的影响 | 第34-3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微波裂解温度对菌糠生物炭特性的影响 | 第36-47页 |
3.1 前言 | 第36页 |
3.2 试验材料与设备 | 第36-38页 |
3.2.1 试验材料 | 第36-37页 |
3.2.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7页 |
3.2.3 方案设计 | 第37-38页 |
3.3 试验方法 | 第38-40页 |
3.3.1 pH值测定 | 第38页 |
3.3.2 持水量测定 | 第38页 |
3.3.3 干密度、比重测定 | 第38页 |
3.3.4灰分含量测定 | 第38-39页 |
3.3.5 粒径分布测定 | 第39页 |
3.3.6 全炭和全氮测定 | 第39页 |
3.3.7 痕量金属分析 | 第39页 |
3.3.8 比表面积测定 | 第39页 |
3.3.9 扫描电镜分析 | 第39页 |
3.3.10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 第39页 |
3.3.11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9-40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40-45页 |
3.4.1 温度对生物炭元素组成及含量的影响 | 第40页 |
3.4.2 光电子能谱的分析 | 第40-41页 |
3.4.3 温度对生物炭粒径分布的影响 | 第41页 |
3.4.4 温度对生物炭干密度和比重的影响 | 第41-42页 |
3.4.5 温度对比表面积的影响 | 第42-43页 |
3.4.6 扫描电镜结果分析 | 第43-44页 |
3.4.7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 第44-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催化剂对菌糠微波裂解生物炭性质的影响 | 第47-58页 |
4.1 前言 | 第47-48页 |
4.2 试验材料与设备 | 第48-49页 |
4.2.1 试验材料 | 第48页 |
4.2.2 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48-49页 |
4.2.3 方案设计 | 第49页 |
4.3 试验方法 | 第49-50页 |
4.3.1 pH值测定 | 第49页 |
4.3.2 持水量测定 | 第49页 |
4.3.3 全炭和全氮测定 | 第49页 |
4.3.4 痕量金属分析 | 第49页 |
4.3.5 比表面积测定 | 第49-50页 |
4.3.6 扫描电镜分析 | 第50页 |
4.3.7 吸附性能测定 | 第50页 |
4.3.8 数据统计分析 | 第50页 |
4.4 结果与分析 | 第50-56页 |
4.4.1 催化剂对生物炭组成元素及含量的影响 | 第50-51页 |
4.4.2 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51-52页 |
4.4.3 催化剂对生物炭干密度和比重的影响 | 第52-53页 |
4.4.4 催化剂对生物炭pH值的影响 | 第53页 |
4.4.5 催化剂对比表面积的影响 | 第53-54页 |
4.4.6 扫描电镜结果分析 | 第54-55页 |
4.4.7 催化剂对生物炭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55-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五章 菌糠裂解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的探究 | 第58-72页 |
5.1 前言 | 第58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58-60页 |
5.2.1 试验材料 | 第58-59页 |
5.2.2 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59-60页 |
5.2.3 试验设计 | 第60页 |
5.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60-62页 |
5.3.1 土壤含水量测定 | 第60页 |
5.3.2 土壤最大持水量测定 | 第60-61页 |
5.3.3 土壤容重和毛管孔隙度测定 | 第61页 |
5.3.4 比表面积测定 | 第61页 |
5.3.5 土壤养分测定 | 第61页 |
5.3.6 土壤酶测定 | 第61页 |
5.3.7 生长指标测定 | 第61-62页 |
5.3.8 叶绿素含量测定 | 第62页 |
5.3.9 数据处理 | 第62页 |
5.4 结果与分析 | 第62-70页 |
5.4.1 不同处理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 第62-63页 |
5.4.2 不同处理对土壤pH的影响 | 第63-64页 |
5.4.3 不同处理对土壤容重、持水量的影响 | 第64页 |
5.4.4 不同处理对土壤比表面积的影响 | 第64-65页 |
5.4.5 不同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第65-66页 |
5.4.6 不同处理对番茄生长性状的影响 | 第66-67页 |
5.4.7 不同处理对番茄根系特征的影响 | 第67-68页 |
5.4.8 不同处理对番茄叶绿素的影响 | 第68-7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个人简历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