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 第10-14页 |
1.2.1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1.2.2 发展前景 | 第13-1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及工作量 | 第16-17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7-24页 |
2.1 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 | 第17-19页 |
2.1.1 交通位置 | 第17-18页 |
2.1.2 自然地理 | 第18-19页 |
2.2 地质概况 | 第19-24页 |
2.2.1 地层 | 第19-21页 |
2.2.2 岩浆岩 | 第21-22页 |
2.2.3 构造 | 第22-24页 |
第3章 遥感数据处理 | 第24-32页 |
3.1 遥感图像选择 | 第24-27页 |
3.1.1 Worldview-2 数据 | 第24-26页 |
3.1.2 ETM+数据 | 第26页 |
3.1.3 OLI数据 | 第26-27页 |
3.2 遥感图像预处理 | 第27-29页 |
3.2.1 几何校正 | 第27-28页 |
3.2.2 辐射校正 | 第28页 |
3.2.3 图像融合 | 第28-29页 |
3.2.4 图像裁剪 | 第29页 |
3.3 遥感图像增强 | 第29-32页 |
3.3.1 反差增强 | 第29页 |
3.3.2 波段组合 | 第29-30页 |
3.3.3 三维显示 | 第30-32页 |
第4章 遥感图像地质解译和信息提取 | 第32-46页 |
4.1 目视解译原则与方法 | 第32-33页 |
4.1.1 遥感地质解译原则 | 第32-33页 |
4.1.2 目视解译方法 | 第33页 |
4.2 解译程度分区 | 第33-35页 |
4.2.1 解译程度的划分原则 | 第33-34页 |
4.2.2 遥感地质解译程度分区 | 第34-35页 |
4.3 解译标志建立 | 第35-41页 |
4.3.1 地层解译标志 | 第35-39页 |
4.3.2 岩浆岩解译标志 | 第39-40页 |
4.3.3 线性构造解译标志 | 第40-41页 |
4.4 成果解译及分析 | 第41-46页 |
第5章 遥感蚀变信息提取 | 第46-59页 |
5.1 蚀变岩石波谱特征 | 第46-49页 |
5.2 蚀变信息提取方法及流程 | 第49-51页 |
5.2.1 比值法 | 第49页 |
5.2.2 主成分分析法 | 第49-50页 |
5.2.3 比值-主成分分析法 | 第50页 |
5.2.4 独立成分分析法 | 第50页 |
5.2.5 提取流程 | 第50-51页 |
5.3 蚀变信息提取 | 第51-54页 |
5.3.1 掩膜去干扰 | 第51-52页 |
5.3.2 OLI数据蚀变信息提取 | 第52-53页 |
5.3.3 Worldview-2 数据蚀变信息提取 | 第53-54页 |
5.4 结果分析和验证 | 第54-59页 |
5.4.1 OLI数据提取结果 | 第54-56页 |
5.4.2 Worldview-2 数据提取结果 | 第56-59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