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赭曲霉毒素A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分析应用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5页
    1.1 引言第14页
    1.2 电化学发光概述第14-18页
    1.3 三联吡啶钌的电化学发光第18-22页
        1.3.1 三联吡啶钌的固定第18页
        1.3.2 三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信号的放大第18-20页
        1.3.3 三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应用第20-22页
    1.4 分子印迹技术第22-23页
        1.4.1 分子印迹技术的起源第22页
        1.4.2 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第22-23页
        1.4.3 分子印迹技术的应用第23页
    1.5 霉菌毒素简介第23-24页
    1.6 论文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第24-27页
    参考文献第27-35页
第二章 Nafion/三联吡啶钌固相电化学发光赭曲霉毒素A传感器的应用研究第35-52页
    2.1 引言第35-36页
    2.2 实验部分第36-38页
        2.2.1 仪器与试剂第36-37页
        2.2.2 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第37-38页
        2.2.3 实际样品的制备第38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8-48页
        2.3.1 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表征第38-42页
        2.3.2 实验条件的优化第42-44页
        2.3.3 线性测定第44-45页
        2.3.4 传感器的选择性、稳定性和重现性第45-48页
        2.3.5 实际样品检测第48页
    2.4 结论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第三章 基于RuSi NPs固相电化学发光赭曲霉毒素A传感器的应用研究第52-68页
    3.1 引言第52-53页
    3.2 实验部分第53-55页
        3.2.1 仪器与试剂第53页
        3.2.2 合成RuSi NPs第53页
        3.2.3 分子印迹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第53-5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5-64页
        3.3.1 RuSi NPs的表征第55页
        3.3.2 分子印迹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表征第55-58页
        3.3.3 实验条件的优化第58-61页
        3.3.4 线性测定第61-62页
        3.3.5 传感器的选择性、稳定性和重现性第62-64页
        3.3.6 实际样品检测第64页
    3.4 结论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68页
第四章 RuSi NPs-CdTe QDs电化学发光能量转移传感器的应用研究第68-84页
    4.1 引言第68-69页
    4.2 实验部分第69-70页
        4.2.1 仪器与试剂第69页
        4.2.2 CdTe QDs的合成第69页
        4.2.3 检测方法第69-70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0-80页
        4.3.1 CdTe QDs的表征第70-72页
        4.3.2 传感器的表征第72-74页
        4.3.3 RuSi NPs-CdTe QDs体系电化学发光能量转移机理第74-76页
        4.3.4 CdTe QDs量的优化第76-77页
        4.3.5 OTA电化学发光检测第77-78页
        4.3.6 传感器的选择性、稳定性和重现性第78-79页
        4.3.7 实际样品检测第79-80页
    4.4 结论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4页
附录第84-85页
致谢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油酸共聚物的合成研究
下一篇:银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在酚类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