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采油工程论文--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论文

北二西西块二类油层聚驱开发规律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1.1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8页
    1.2 聚合物驱的历史和现状第8-12页
        1.2.1 聚合物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第8-9页
        1.2.2 聚合物驱全过程的开发历程第9-11页
        1.2.3 聚合物驱油的影响因素第11-12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第12-14页
第二章 二类油层聚驱动态特征研究第14-27页
    2.1 基本概况第14页
    2.2 地质特征分析第14-17页
    2.3 聚驱后油层物性参数变化第17-19页
    2.4 聚驱后动态响应特征第19-25页
    2.5 本章小结第25-27页
第三章 二类油层聚驱各阶段的主要矛盾第27-37页
    3.1 空白水驱阶段部分井注入压力偏高第27页
    3.2 注聚初期阶段油井见效差异大第27-30页
    3.3 含水低值期注采不完善井受效不明显第30-32页
    3.4 含水回升期含水回升速度较快第32-34页
    3.5 后续水驱阶段油层吸水能力上升第34-36页
    3.6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聚驱各阶段调整策略与效果第37-53页
    4.1 空白水驱阶段第37-38页
        4.1.1 合理控制空白水驱阶段注入压力第37页
        4.1.2 完善断层区注采关系第37-38页
        4.1.3 采取调剖技术,缓解层内平面矛盾第38页
        4.1.4 注聚合物前深度调剖及高分子量聚合物前置段塞第38页
    4.2 注聚未见效阶段注入参数调整与补孔研究第38-39页
    4.3 逐步见效阶段第39-41页
        4.3.1 实施分层注入,缓解层间矛盾第40页
        4.3.2 实施分步射孔,协调厚油层井组内注采关系第40-41页
        4.3.3 合采井封堵第41页
    4.4 含水低值期阶段第41-43页
        4.4.1 注采系统调整第41-42页
        4.4.2 采油井提液第42-43页
    4.5 含水回升期阶段第43-46页
        4.5.1 注采系统调整第44页
        4.5.2 聚合物驱分层注入第44-45页
        4.5.3 采油井分层配产第45页
        4.5.4 注入井调剖第45-46页
    4.6 后续水驱阶段第46-52页
        4.6.1 加大细分注水力度,提高低渗层的动用状况第46-47页
        4.6.2 通过周期注水方式,扩大注入水波及体积第47页
        4.6.3 合理降低注水强度,加大方案调整力度,控制高渗油层注入水突进第47-49页
        4.6.4 停注聚方式优化是保障后续水驱开发效果的重要前提第49-50页
        4.6.5 后续水驱油井堵水、分层配产与调堵效果差第50页
        4.6.6 微生物吞吐及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试验第50-51页
        4.6.7 含水稳定阶段,积极进行后续水驱稳油控水试验,挖掘聚驱后剩余油第51-52页
    4.7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结论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渗储层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下一篇:凝胶微囊深部调剖体系与储层渗透率的匹配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