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22页 |
1.1 受体酪氨酸激酶及其抑制剂 | 第12-15页 |
1.2 索拉非尼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 第15-21页 |
1.2.1 索拉非尼的发现及其结构优化 | 第15-16页 |
1.2.2 索拉非尼衍生物的改造研究进展 | 第16-21页 |
1.3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2章 索拉非尼衍生物的合理设计 | 第22-30页 |
2.1 先导化合物构效关系研究 | 第22-23页 |
2.2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 | 第23-26页 |
2.3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式 | 第26-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 第30-36页 |
3.1 关键中间体(4 和 6)以及侧链的合成 | 第31-33页 |
3.2 目标化合物(WCJ-1~WCJ-78)的合成 | 第33-35页 |
3.2.1 目标化合物WCJ-1~WCJ-11 的合成 | 第33-34页 |
3.2.2 目标化合物WCJ-12~WCJ-55 的合成 | 第34-35页 |
3.2.3 目标化合物WCJ-56~WCJ-78 的合成 | 第3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与构效关系研究 | 第36-49页 |
4.1 细胞株的选择 | 第37页 |
4.2 目标化合物WCJ-1~WCJ-78 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与构效关系 | 第37-47页 |
4.2.1 W_1系列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及构效关系 | 第37-40页 |
4.2.2 W_2系列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及构效关系 | 第40-42页 |
4.2.3 W_3系列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及构效关系 | 第42-45页 |
4.2.4 W_4系列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及构效关系 | 第45-46页 |
4.2.5 W_5系列化合物WCJ-63~WCJ-78 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及构效关系 | 第46-4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5章 分子对接研究及初步构效关系分析 | 第49-54页 |
5.1 利用Surflex-Dock进行药物分子对接的简介 | 第49-50页 |
5.2 对接结果分析 | 第50-5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4-57页 |
第7章 实验部分 | 第57-86页 |
7.1 关键中间体的制备 | 第57-58页 |
7.1.1 4-氯2吡啶甲酰氯(2)的制备 | 第57页 |
7.1.2 N-甲基-(4-氯2吡啶基)甲酰胺(3)的制备 | 第57-58页 |
7.1.3 N-甲基4(4-氨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4)的制备 | 第58页 |
7.1.4 N-甲基4(4-氨基2氟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6)的制备 | 第58页 |
7.2 目标化合物WCJ-1~WCJ-78 的制备 | 第58-82页 |
7.2.1 W_1系列WCJ-1~WCJ-11 索拉非尼衍生物的制备 | 第58-62页 |
7.2.2 W_2系列WCJ-12~WCJ-33 索拉非尼衍生物的制备 | 第62-68页 |
7.2.3 W_3系列WCJ-34~WCJ-55 索拉非尼衍生物的制备 | 第68-75页 |
7.2.4 W_4系列WCJ-56~WCJ-62 索拉非尼衍生物的制备 | 第75-77页 |
7.2.5 W_5系列WCJ-63~WCJ-78 索拉非尼衍生物的制备 | 第77-82页 |
7.3 体外抗肿瘤实验 | 第82-83页 |
7.4 酶活性评价 | 第83-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2页 |
附图 | 第92-13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 第131-132页 |
致谢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