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0页 |
1.1 肝癌的发生及其侵袭转移 | 第11-13页 |
1.1.1 肝癌的发生 | 第11页 |
1.1.2 肝癌的侵袭转移 | 第11-13页 |
1.2 EMT及其调控机制 | 第13-14页 |
1.2.1 EMT与肿瘤 | 第13页 |
1.2.2 EMT的调控机制 | 第13-14页 |
1.3 SNAIL蛋白家族与EMT发生 | 第14-17页 |
1.3.1 Snail蛋白 | 第14-15页 |
1.3.2 Snail蛋白在EMT过程中的作用 | 第15-17页 |
1.4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G9A与癌症发生 | 第17-18页 |
1.4.1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G9a | 第17页 |
1.4.2 G9a与癌症发生 | 第17-18页 |
1.5 论文意义与设计 | 第18-20页 |
1.5.1 论文目的和意义 | 第18页 |
1.5.2 实验设计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0-36页 |
2.1 材料、试剂和仪器 | 第20-23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0-21页 |
2.1.2 试剂和溶液 | 第21-22页 |
2.1.3 主要仪器 | 第22-23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3-36页 |
2.2.1 细胞培养 | 第23页 |
2.2.2 EMT现象的诱导方法 | 第23页 |
2.2.3 细胞总RNA的提取 | 第23-24页 |
2.2.4 Realtime-PCR实验 | 第24-25页 |
2.2.5 质粒构建 | 第25-29页 |
2.2.5.1 Snail2的真核表达质粒构建 | 第25-27页 |
2.2.5.2 G9a的真核表达质粒构建 | 第27-29页 |
2.2.6 细胞转染 | 第29-30页 |
2.2.7 样品制备 | 第30页 |
2.2.8 Western blot及SDS- PAGE | 第30-32页 |
2.2.9 免疫共沉淀(Co-IP) | 第32页 |
2.2.10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 IP)实验 | 第32-36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第36-50页 |
3.1 人肝细胞发生EMT过程的细胞形态学变化 | 第36-39页 |
3.2 肝细胞EMT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 | 第39-40页 |
3.3 SNAIL2基因在临床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 | 第40-41页 |
3.4 SNAIL2和G9A相互作用 | 第41-48页 |
3.4.1 Snail2全长,N端和C端质粒的构建 | 第42-44页 |
3.4.1.1 Snail2全长的构建 | 第42-43页 |
3.4.1.2 Snail2 N端和C端的构建 | 第43-44页 |
3.4.2 G9a的N端和C端质粒的构建 | 第44-45页 |
3.4.3 Snail2与G9a的试表达 | 第45-46页 |
3.4.4 Snail2与G9a的相互作用 | 第46-48页 |
3.5 Snail2和G9a在肝细胞发生EMT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 第48-50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