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4 工作量统计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 | 第13-19页 |
2.1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3-14页 |
2.2 矿床地质特征 | 第14-19页 |
2.2.1 矿区构造 | 第14-15页 |
2.2.2 矿区地层 | 第15页 |
2.2.3 矿区岩浆岩 | 第15-17页 |
2.2.4 成矿特征 | 第17-19页 |
第三章 样品处理与分析方法 | 第19-23页 |
3.1 样品采集与制备 | 第19页 |
3.2 电子探针测试 | 第19页 |
3.3 锆石U-Pb定年 | 第19-20页 |
3.4 锆石原位Hf同位素分析 | 第20-21页 |
3.5 全岩主量及微量元素测试 | 第21页 |
3.6 Sr-Nd-Pb同位素测试 | 第21-23页 |
第四章 东雷湾中酸性侵入岩及其铁镁质包体地球化学特征和岩石成因 | 第23-62页 |
4.1 岩浆岩岩石学特征 | 第23-25页 |
4.2 岩浆岩时代 | 第25-34页 |
4.3 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 | 第34-56页 |
4.3.1 矿物化学特征 | 第34页 |
4.3.2 主量元素特征 | 第34-45页 |
4.3.3 微量元素特征 | 第45-47页 |
4.3.4 Sr-Nd-Pb-Hf同位素特征 | 第47-56页 |
4.4 中酸性侵入岩及其铁镁质包体成因 | 第56-62页 |
4.4.1 铁镁质包体成因 | 第56-58页 |
4.4.2 东雷湾中酸性侵入岩成因 | 第58-62页 |
第五章 主要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硕士期间完成论文情况 | 第70-71页 |